《针刺镇痛原理》针刺麻醉到针药复合麻醉

七、《针刺镇痛原理》针刺麻醉到针药复合麻醉

1999年韩济生院士的著作《针刺镇痛原理》中指出,针药复合麻醉是利用多年针灸医师在各种不同手术中进行针刺麻醉优选穴位的宝贵经验,转而由麻醉医师自行操作穴位刺激,并自行掌握具体药物和药量的使用。对这种新型的麻醉方法,至少可以有两种命名法:一是“针药复合麻醉”,另一是“针刺辅助麻醉”。后一个命名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药物麻醉是一门成熟的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完整的理论,而针刺则是利用针刺或相关技术激发身体内源性的镇痛和调整系统,来减轻痛觉并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手段,在整个麻醉过程中,是起一个辅助作用。但这一命名丝毫也没有降低针刺或相关技术在新型麻醉中的地位。从针刺麻醉到针刺辅助麻醉,这两字之差是经过二三十年的实践过程而总结出来的更深入的认识,是可以被国内外麻醉学界普遍接受的一种对患者有利、对医师方便的新型麻醉方法,相信它会逐渐被医学界接受和推广。

曹小定教授1998年指出,研究已经表明:针刺在激活有利于镇痛的因素同时,也激活了不利于镇痛的因素;可以认为,后者是针刺作为一种生理性调节方式的自我约束,使机体组织仍然保持对伤害性刺激的知觉以免被进一步损伤,但作为治疗手段则有时不够完善。目前已知针刺激活有利于镇痛的因素有内阿片肽系统、5-羟色胺系统、乙酰胆碱系统等,不利镇痛的因素有脑内多巴胺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等。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药物加强上述有利因素,阻断不利因素,如阿片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来增强针刺镇痛效应,使针药结合取得良效。同时他还强调:针药结合应用将是针灸疗法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针药结合在临床疾病治疗的应用中规范化,如何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从而找出内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