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医认识
1.病因
(1)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表明失眠症在一定程度上与遗传因素相关,相关联的基因包括生物钟基因circadian clock3(PER3)以及参与睡眠-觉醒调节的神经递质相关基因SLC6A4、GABRB3。
(2)心理-社会因素
失眠症与错误的睡眠行为密切相关,导致失眠的行为包括过长的卧床时间,不规律的睡眠时间安排以及白天的午睡时间过久。
2.病理假说
(1)神经生物学
失眠症患者的生理唤醒水平升高,具体表现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性、皮质醇水平、自主神经活动,以及代谢率和体温升高。失眠症患者的PET成像表明,大脑的新陈代谢增加,包括部分唤醒系统,情绪调节系统和认知系统,提示失眠与中枢神经关系密切。功能性核磁共振也支持失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这种神经生物学的相关性表现在相关大脑区域的能力降低,包括与注意力和觉醒调节受损有关的额叶亚皮质网络,以及与睡眠不良的消极情绪有关的杏仁核反应性增强。
激素、神经递质、神经肽类也与失眠有关。γ-氨基丁酸(γ-aminobuyric acid,GABA)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抑制性神经递质通过抑制唤醒系统促进睡眠。下丘脑的正中视前区局部的GABA可以抑制上行的网状激活系统,促进睡眠,该系统是促进睡眠的关键机制之一。质子磁共振波谱表明,失眠症患者的GABA水平降低,这种减少导致启动和维持睡眠困难。组胺能神经元以兴奋性方式支配基底前脑和大脑皮质,使用抗组胺药物可以促进睡眠。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参与生物节律的计时和促进睡眠的激素,该激素的催眠机制涉及下丘脑视交叉上核警报信号的衰减。
(2)行为心理学
大量的证据表明,焦虑和沉思与失眠相关,这些思维过程与生理唤醒水平有关,而生理唤醒水平与睡眠的启动和维持是不相容的。
3.疾病分类
失眠症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包括适应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矛盾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睡眠卫生不良;与心理疾病相关的失眠称为继发性或合并其他疾病性失眠。
(1)失眠性疾病
①亚型适应性失眠;②心理性失眠;③矛盾性失眠;④特发性失眠;⑤精神障碍性失眠;⑥睡眠卫生不良;⑦儿童期行为性失眠;⑧药物或物质导致的失眠;⑨疾病导致的失眠;⑩非物质(药物)或已知生理原因导致的失眠,非特异性;⑪生理性(器质性)失眠,非特异性。
(2)其他与失眠主诉相关的睡眠疾病
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②昼夜节律睡眠障碍:睡眠时相延迟型——入睡困难性失眠,睡眠时相前移型——清晨早醒。
4.疾病症状
本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夜间睡眠障碍及日间的功能损害,患者平日感觉疲劳或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社交或学习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或易激惹,日间困倦,对睡眠担心和焦虑等。
5.流行病学
据估计,33%~50%的成人主诉每年有数夜失眠,10%~15%的人群会有失眠主诉和因失眠导致的不适症状,原发性失眠占5%~10%。来自中国的一项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人的睡眠障碍总体患病率在30.8%,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夏晨等人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老人进行了失眠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失眠现患率为44.1%,远高于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可达25%~40%,在有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的青少年中比例更高。刘贤臣等对中国儿童、青少年睡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起床困难占43.5%,睡眠不足占41.4%,易醒占36.3%,白天嗜睡占21.0%,入睡困难占20.2%。一项单中心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睡眠障碍的就诊率整体呈逐年增加趋势,以慢性失眠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类型居多,且合并有多种躯体疾病。
6.诊断标准
目前失眠的诊断标准以《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为准,诊断为失眠症必须同时满足A~F项标准。
A.患者主诉,或由患者家长或照护者观察到,存在以下一条或多条睡眠异常症状:①睡眠起始困难;②睡眠维持困难;③比期望的时间早醒;④在适当的作息时间拒绝就寝;⑤无父母或照护者干预时,入睡困难。
B.患者主诉,或家长或照护者发现,存在以下一项或多项与夜间睡眠困难相关的症状:①疲劳或全身不适感;②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障碍;③社会、家庭、职业功能受损,或学业表现下降;④情绪不稳/易激惹;⑤白天嗜睡;⑥行为问题(如多动、冲动、攻击性行为);⑦积极性、精力或体力下降;⑧增加发生错误/事故的倾向;⑨因过度关注睡眠而焦虑不安。
C.睡眠/觉醒困难主诉不能单纯以睡眠机会不充足(如分配了充足的睡眠时间)或睡眠环境不佳(如环境安全、黑暗、安静、舒适)来解释。
D.睡眠紊乱和相关日间症状出现每周≥3次。
E.睡眠紊乱和相关日间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
F.睡眠紊乱和相关日间症状不能由其他类型睡眠障碍解释。
7.疾病评估
疾病评估主要以量表形式,Epworth嗜睡量表是主观评价患者在一些常规环境中入睡可能性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主要针对1个月前的总体睡眠情况进行自评。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是对睡眠错误观念的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