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认识
1.病因病机
焦虑症属于中医怔忡、惊悸范畴。中医学认为怔忡、惊悸与精神因素、心血不足、肝胆虚弱、肾气不足等因素相关。《杂病源流犀烛·怔忡源流》中载有:“怔忡者,心血不足也。心血消之,神气失守则心中空虚,快快动摇不得安宁,无时不作,名曰怔忡;或由阳气内虚,或由阴血内耗,或由水饮停于心下,水气乘心;或事故烦冗,用心太劳;或由气郁不宣而致心动,以上皆怔忡所致之由也。”《济生方·怔忡论》云:“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因此,气血不足为焦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气血不足,心神失养,阳气内虚发为怔忡。肝胆虚弱为另一重要因素,肝胆虚弱,气机郁滞,血随气行,故肝气郁滞,血行不畅,化为血瘀,发为怔忡、惊悸。《景岳全书》云:“真阴精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肾精不足,五脏六腑失于濡养,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情志疾病。
2.辨证思路
(1)脏腑辨证
根据脏腑辨证,焦虑症多责于心、肝、肾、胆等脏腑,分型包括心胆气虚、肝郁血虚、肾精不足、痰火扰心等。初病而气结者,当以疏肝理气为主,可拟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等。久病而损伤气血者,当以补益气血,养心安神,可拟甘麦大枣汤、天王补心丹、归脾汤等。
(2)经络辨证
《灵枢·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惕然”用来形容惊恐貌,为焦虑症患者发作时样貌,提示焦虑与阳明经病变相关。《素问·阴阳类论》云:“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能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三阳者,足太阳膀胱经也;一阴者,足厥阴肝经也。提示焦虑与足太阳、足厥阴两条经脉的病变有关。《素问·刺腰痛》云:“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二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提示与阴维之脉病变有关。《灵枢·经脉》云:“肾足少阴之脉,……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肾主恐惧,足少阴之脉脉气不足则善恐,提示与足少阴病变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