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药物依赖的临床研究
2025年08月10日
第二节 针灸治疗药物依赖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药物依赖的临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Wen博士首先观察到针灸能够治疗药物依赖的临床现象:针刺四体穴和两耳穴结合电刺激可以缓解阿片类物质成瘾患者的戒断症状,随后,国内外开展了系列针灸缓解药物依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第二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针灸解毒协会(NADA)主席M.Smith博士制定了针灸治疗药物依赖所用穴位和刺激方式的标准:使用3~5个耳穴(交感、神门、肾、肝和肺)且不给予电刺激进行治疗;第三阶段,北京大学的韩济生院士提出,将橡胶电极固定在穴位上,进行电刺激,用于改善海洛因戒断症状。此后,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针灸证据基本验证了这一作用,针灸作为药物依赖的辅助治疗手段不仅能减轻戒断状态还能解决患者心理问题,具有显著疗效。然而,2002年的两项关于可卡因依赖和酒精依赖针灸调控的大型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推翻了针刺治疗药物依赖的优势作用,其结果指出针灸与假针之间无显著差异,自此,针灸治疗药物依赖的疗效引起了巨大争议。这里介绍针灸对可卡因、酒精、尼古丁和阿片类物质成瘾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