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医认识
1.病因
本病发生的主要是青春期女性卵巢正处于发育阶段,卵巢功能及排卵机制尚未完善,加之环境改变、精神紧张、激烈运动、营养不良等因素刺激,导致无排卵型出血。有的患者因为子宫出血时间长、量多,导致失血过多,甚至严重贫血,同时也增加了慢性炎症的急性发作及逆行感染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
2.病理假说
本病的发病机制是通过大脑皮质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机制失常,促卵泡生长激素水平高于促黄体生长激素,缺乏排卵所必需的促黄体生长激素高峰,导致无法排卵。卵泡产生大量雌激素或长期分泌少量雌激素,进而影响子宫内膜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改变,随之发生不规则剥脱出血,导致无排卵型出血。
3.临床表现
(1)症状
青春期功血约占各种功血的20%。在初潮后最初两年内,月经周期不规则是常见的,多数患者能逐渐自行调整。但当发生子宫大量出血、出血时间过长,出血量过多或周期紊乱时,容易发生贫血,可出现头晕、无力、食欲不振、心悸、多梦、失眠等症状。一般无痛经史。
(2)体征
查体多有贫血貌。
(3)辅助检查
雌激素、孕激素测定无周期性波动,特别是孕激素始终停留在增殖期的水平。超声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形状,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等。
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一方面可了解雌激素水平及周期性变化,由于患者卵巢不排卵,故无孕激素作用,无周期性变化;另一方面也可排除罕见的恶性肿瘤。
(4)实验室检查
查血常规和出血、凝血时间,以确定贫血程度和有无血液病。
(5)其他
应常规测甲状腺、肾上腺及肝功能以除外由这些疾病所引起的无排卵型功血。
4.诊断标准
在将青少年的功血问题视为正常的生理过渡之前,对其进行必要的评估。有2~3年及以上无排卵性月经周期而未治疗者,推荐宫腔镜直视下取内膜送检或行诊刮术。除此以外,月经过多可能是某些遗传性出血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青少年应该首先排除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尤其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血友病和单凝血因子缺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