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时空原则

四、针药结合时空原则

这是针对针药结合实施过程提出的原则,体现针药结合的可行性。在针药结合的时效关系方面,刘宝玲已经总结了针药先后的基本特征。针刺麻醉的研究表明,手术前30分钟电针“诱导”才能充分发挥镇痛效应;LPS诱导炎性反应之前电针天枢或足三里对LPS诱导的炎性反应均有抑制作用,LPS诱导后予以3.0mA电针则产生促炎作用;电针预处理可抑制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防止或减轻因乌头碱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从而起到对乌头碱的增效减毒作用。因此,针药结合时必须考虑针药干预的先后顺序,目前的基本倾向是先针后药可能更能发挥针药结合的优势。针药结合时的空间问题有两个指向:一个是靶器官指向,即要观察不同器官的效应倾向,因为针灸调节的不仅仅是药物靶点;一个是不同部位腧穴的效应倾向。我们的研究表明,电针天枢抑制胃运动、电针上巨虚促进胃运动,因此,在针灸与调节胃动力药结合使用时应该考虑腧穴的空间位置。目前,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还均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