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伍

一、配伍

据考证,“配伍”是一个现代名词,首见于1949年出版的《伤寒解毒疗法·方剂说明》“表里和解丹:上方虽用经九年,效验甚明确,然其配伍药,亦应研究随时改良”。《汉语大词典》中“配伍”的解释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起来同时使用。药物配伍之后可以加强药理作用,减弱毒性或刺激性,防止副作用,矫正恶味。亦泛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品配合起来使用。《辞海》的解释则是:将不同的药物调配在一起使用,如药物配伍之后可以增加疗效,减低副作用。可见,配伍一词主要是指两种及以上药物的同时使用。

然而,并不是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均称为“配伍”。在医学领域,目前最常用配伍一词的是中医药学领域,主要概念有方剂配伍、腧穴配伍等;在西医学领域也用配伍一词,但更常用的是“联合用药”一词。2002年以来,在西医领域,尤其是心血管病防治领域,多效药片(固定剂量复方制剂,polypill)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陈可冀指出,polypill的概念与中药复方有相似之处,但根基于中医药理论的中药复方与根基于西医理论的西药复方在其化学组成上却是两个极端体系,前者是复杂体系——“说不清道不明”,后者属简单体系——“明明白白”。西药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药物成分作用靶点和途径都比较明确单一,结构清楚、疗效确切且特异性较强,有成熟和公认的评价体系,但对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2009年有研究者提出了“复方药物”的概念,其定义是“复方药物即指为了实现整体最佳的疗效目标,综合多种治疗原则和多种作用机理导向下所开发的由多个化合物或化合物群配伍组成的治疗药物”。复方药物既包括中药复方药物,也包括西药复方药物(化学药复方药物),甚至还可能开发中西药结合的复方药物。近年来很多西方科学家和国际制药公司开始向中药学习,而中药优势和特点的集中体现之一就是复方药物。复方药物不仅可以通过降低单一药物成分的有效用药剂量降低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配伍法则实现了增效减毒的协调统一,而且国际上抗疟疾药物研究表明复方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耐药性。

西医与中医在联合用药方面的态度是非常不同的,西医认为联合用药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是导致药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合并使用药物越多,药源性疾病发生率越高,致死性药物相互作用也可能出现;联合用药品种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有些药物相互作用是有益的,可以提高疗效或降低毒性;但更多的药物相互作用是有害的,使得药物的作用降低或毒性增加。中医则认为中药配伍使用(联合用药)可以实现提高疗效、减少个别药物毒副作用的目的,所以中医学发展出系统的方剂配伍理论,尽管各个时期其名称不尽相同,但合理地联合用药一直是中医的优势与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