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针灸治疗

(二)针灸治疗

取穴原则

(1)毫针针刺

主穴:足三里、中脘、内关、梁丘、胃痛穴。

配穴:呕吐不止者加内关;寒湿犯胃加三阴交;湿热者加内庭;食积伤胃加下脘;肝气犯胃加太冲或阳陵泉;肝胃湿热加合谷、太冲。以捻转提插泻法为主,寒证者可加艾灸或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每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

(2)耳针

胃、十二指肠、肝、脾、神门、交感。以毫针强刺激,双耳并用;或用揿针埋藏或压丸法,两耳交替。

(3)平衡针

用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选用40mm长不锈钢毫针。选取胃痛穴(位于口角下1寸处)为主穴,男取左侧,女取右侧。以针刺三叉神经第3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采用一步到位针刺手法,平刺,进针25~40mm,针感以局部酸、麻、胀为主;获得针感后立即出针,针刺时间在3秒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