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医认识
1.病因
(1)细菌感染
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中,肺炎链球菌是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
(2)病毒感染
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1、2、3型)、流感病毒(A型、B型)、腺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等。
(3)非典型病原体感染
包括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感染等。
(4)寄生虫感染
包括包虫、弓形虫、血吸虫等。
(5)真菌感染
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肺孢子菌、毛霉菌等。
(6)非感染原因
放射性损伤,食物、饮料、唾液或呕吐物等异物被吸入肺部,出现过敏反应时,均可引起肺炎。
2.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可以清除病原微生物,但是如果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受损、吸入大量病原微生物并突破了呼吸系统的正常防御能力,以及有感染性较强的病原微生物吸入呼吸道等,均可致肺炎的发生。
3.疾病分类
肺炎是呼吸系统最为常见的一个疾病,分类较多,而且分类的方法也有不同。从病因上可分为:①感染性肺炎,如大叶性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毒性肺炎等,以及其他罕见病原体,如真菌感染所致的肺炎;②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肺炎,比如过敏性肺炎,还有机化性肺炎。
从肺炎发生的场所来讲可分为:①社区获得性肺炎,即在社区环境中间产生的,多半都还是以细菌和病毒为主;②医院获得性肺炎,顾名思义就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本质上也是以细菌性肺炎居多,但是致病菌和社区获得性肺炎不同,细菌的种类存在差异;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这是一类特殊的肺炎,主要是重症患者,特别是经过了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以后,特定的病原菌在呼吸机的管道沉积,再到肺定植,产生的感染。
4.疾病症状
(1)寒战、发热
突然寒战起病,继之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呈稽留热型,常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食量减少。抗生素使用后,热型可不典型,年老体弱者可仅有低热或不发热。
(2)咳嗽、咳痰
初期为刺激性干咳,继而咳出白色黏液痰或带血丝痰,经1~2天后,可咳出黏液血性痰或铁锈色痰,也可呈脓性痰,进入消散期痰量增多,痰黄而稀薄。
(3)胸痛
多有剧烈的侧胸痛,常呈针刺样,随咳嗽或深呼吸而加剧,可放射至肩或腹部。如为下叶肺炎可刺激膈胸膜引起剧烈腹痛,易被误诊为急腹症。
(4)呼吸困难
一般由于肺实变导致通气不足、胸痛以及毒血症而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快而浅。病情严重时会影响患者气体交换,使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出现紫绀。
(5)其他症状
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感染者可出现神志模糊、烦躁、嗜睡、昏迷等。
5.诊断标准
肺炎可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或医院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个诊断标准:①患者新近出现咳嗽、咳痰或者原有的呼吸道疾病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有胸痛;②患者体温是否发热,尤其是持续的中高度发热;③查体可见肺部的实变体征,听诊可以闻及患者肺部有湿啰音;④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计数大于10×109/L,伴或不伴有白细胞的核左移,以评估患者细菌感染的中毒情况;⑤影像学检查对于肺炎的诊断极为重要,患者胸部CT或者胸部X光提示肺部出现片状、斑片状、浸润状或者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有胸腔积液。
以上5个标准,满足前4项中任何一项,加上影像学检查,并且排除其他的肺结核、肺癌等就可以考虑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可考虑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6.疾病评估
(1)年龄
年龄>65岁;存在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慢性肝病,一年内住过院,疑有误吸,神志异常,脾切除术后状态,长期嗜酒或营养不良。这是最基本的评估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
(2)体征
体征是常见的评估重症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依据。呼吸频率>30次/分钟;脉搏≥120次/分钟;血压<90/60mmHg;体温≥40℃或≤35℃;意识障碍;存在肺外感染病灶如脑膜炎,甚至败血症(感染中毒症)。
(3)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20×109/L;呼吸空气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血肌酐>106μmol/L或血尿素氮>7.1mmol/L;血红蛋白<90g/L或血红细胞比容<0.30;血浆白蛋白25g/L;感染中毒症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证据,如血培养阳性、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X线胸片病变累及一个肺叶以上、出现空洞、病灶迅速扩散或出现胸腔积液。这也是常见的评估重症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