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医认识
1.病因
(1)遗传因素
焦虑症有很强的遗传性基础,占30%~40%。研究指出,几个保守基因如CRHR1(编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1)和COMT(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是焦虑症的危险因素。
(2)心理-社会因素
当外部或自身原因导致患者过分压抑、担忧和恐惧时,若不能很好地释放压力则有焦虑症患病风险。
2.病理假说
(1)神经生物学
目前研究已发现多个脑区与焦虑相关,包括杏仁核、海马、内侧前额叶皮质、下丘脑、中脑和脑干等,具体而言,这些研究揭示了一个涉及杏仁核调控的恐惧和焦虑模型。恐惧与焦虑特有的反应基于迫在眉睫的威胁和反应的持续时间,恐惧是由威胁引起的战斗或逃跑反应,通常威胁消除这种反应就会平息。相比之下,焦虑是由不确定的威胁引起的,因此这种反应比恐惧持续的时间更长。另一方面,焦虑症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过度激活相关。
(2)遗传因素
遗传—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焦虑症病理复杂化致病因素。父母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教养方式都与儿童焦虑症有关。一项多基因组的分析表明,环境作用下的不同情感反应造成了数百个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与父母的消极教育相互作用,在独立样本中产生了更高的焦虑相关症状。
3.疾病分类
焦虑症是一组精神疾病,其特点是焦虑感和恐惧反应过大,按照其不同的反应将焦虑症分为六大类,分别包括惊恐障碍、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广泛性焦虑障碍、分离焦虑障碍。
4.疾病症状
焦虑症的临床症状包括精神心理症状以及生理症状。精神心理症状包括患者持续性的焦虑、恐惧、紧张和不安等。生理症状多为反应性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躯体症状,分别为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昏、皮肤潮红、出汗、感觉异常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呼吸系统症状,如憋气、呼吸急促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慌、胸闷、心动过速等;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
5.诊断标准
焦虑症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以及《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为诊断标准。
(1)广泛性焦虑障碍
A.在至少6个月的多数日子里,对于诸多事件或活动(例如,工作或学校表现),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和担心(焦虑性期待)。
B.个体难以控制这种担心。
C.这种焦虑和担心与下列6种症状中至少3种有关(在过去6个月中,至少一些症状在多数日子里存在):
注:儿童只需1项。包括:①坐立不安或感到激动或紧张;②容易疲倦;③注意力难以集中或头脑一片空白;④易激惹;⑤肌肉紧张;⑥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状态,或休息不充分的、质量不满意的睡眠)。
D.这种焦虑、担心或躯体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E.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F.这种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例如,像惊恐障碍中的焦虑或担心发生惊恐发作,像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中的负性评价,像强迫症中的被污染或其他强迫思维,像分离焦虑障碍中的与依恋对象的离别,像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创伤性事件的提示物,像神经性厌食中的体重增加,像躯体症状障碍中的躯体不适,像躯体变形障碍中的感到外貌存在瑕疵,像疾病焦虑障碍中的感到有严重的疾病,或像精神分裂症或妄想障碍中的妄想信念的内容。
(2)社交恐惧症
A.个体由于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而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例如,社交互动(对话、会见陌生人),被观看(吃、喝的时候),以及在他人面前表演(演讲时)。
注:儿童的这种焦虑必须出现在与同伴交往时,而不仅仅是与成年人互动时。
B.个体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会导致负性的评价(即被羞辱或尴尬;导致被拒绝或冒犯他人)。
C.社交情况几乎总是能够促发害怕或焦虑。
注:儿童的害怕或焦虑也可能表现为哭闹、发脾气、惊呆、依恋他人、畏缩,或不敢在社交情况中讲话。
D.主动回避社交情况,或是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E.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社交情况和社会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威胁不相称。
F.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
G.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H.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I.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如惊恐障碍、躯体变形障碍或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
J.如果其他躯体疾病(例如,帕金森病、肥胖、烧伤或外伤造成的畸形)存在,则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则是明确与其不相关或过度。
(3)分离性焦虑障碍
A.对与依恋人物(如家庭成员)的分离感到明显的恐惧或焦虑,与其发育阶段不相称。
B.对与依恋人物可能的分离事件所带来的伤害感到持续恐惧或焦虑。
C.噩梦和身体不适的症状,如胃痛。
儿童诊断症状须持续4周,成人症状持续6个月。
(4)特定恐惧症
A.对特定的物体或情况表现出明显的恐惧、焦虑或回避。
B.恐惧与实际构成的威胁不成比例。
C.个体认识到症状是过度或不合理的。
D.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
E.亚型包括动物、自然环境、注射损伤,情景或其他恐惧症。
(5)惊恐障碍
A.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惊恐发作。
B.持续担心再次的惊恐发作,与惊恐发作相关的行为方面出现显著的不良变化。
(6)广场恐怖症
A.对置身于某处感到焦虑,觉得难以逃脱,或感到在发生意想不到的惊恐发作时找不到帮助。
B.患者设法避免这种情境,或者带着痛苦忍受着,或者带着焦虑心情担心惊恐发作的发生,或者就此提出要有人陪伴。
C.排除社交恐惧症、特殊对象恐惧症、PTSD或离别性焦虑障碍等精神障碍引起的各种焦虑或恐怖性回避。
6.疾病评估
量表为焦虑症常用的评估方式,常用的量表包括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问卷(STA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或生活事件量表(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