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医认识
1.病因
包括遗传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
2.病理假说
(1)单胺递质假说
抑郁症的发病与大脑内的单胺类递质减少,以及受体数量的相对不足密切相关。
(2)炎症病理假说
抑郁症可能与特定的炎症模式相关,炎症通过复杂的直接与间接途径与大脑回路相互作用。因而,炎症反应成为抑郁症病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炎症反应可通过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反映;NLRP3炎症小体同样参与到抑郁症的发病和病理生理过程。
(3)其他
抑郁症的发病假说还有HPA轴功能障碍假说、肠道菌群假说、生物学性状改变假说等。
3.疾病分类
存在多种分类方式:根据发病年龄分为青少年抑郁、老年抑郁;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抑郁、继发性抑郁;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轻度抑郁、重度抑郁;根据症状种类分为单相抑郁、双相抑郁。
4.疾病症状
抑郁症临床典型表现: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另外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为主。西方抑郁障碍以情绪症状突出,而亚洲尤其在中国以躯体症状多见。
(1)心境低落
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表现为闷闷不乐、愉快感缺失、兴趣减退,严重者表现为痛不欲生、悲观绝望、生不如死。自我评价降低,常伴自责自罪。
(2)思维迟缓
思维联想缓慢,反应迟钝,语言减少,对答困难。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抵制状态。表现为行为缓慢,独处、与他人疏远。木僵是其症状的极端表现。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消极自杀的想法甚至行为。
(4)躯体症状
主要表现有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各种不明原因的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等。常见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异常出汗、心慌、胸闷、恶心欲吐。睡眠障碍:一般表现为早醒、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
5.诊断标准
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如下: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1)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减退。
(2)严重程度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病程标准
①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②可存在某些分裂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6.疾病评估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是最常用评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应用于患者自评,副反应量表(TESS)应用于评估药物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