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药物靶向性与药物归经
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靶器官药物浓度变化、靶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均可影响药理效应,这也可作为判断针刺对药动学影响的观察指标。穴位针刺能特异性增强靶器官兴奋性并上调靶器官灌流量,被认为是针药结合增效的机制之一。此外在针灸理论中,经络所在皮部为病理反应点,经络理论指导下的药物归经理论及中药、方剂的使用是特殊概念的针药结合,以之为代表的经穴经皮给药如穴位敷贴、穴位注射都是常用的针药结合模式。药物归经是药物靶向性的另一种理论阐释,突出了药物与病灶的相关性,这与系统医学的整体性思维相关。糖脂代谢失衡的整体性、广泛性及机制的复杂性提示在相关的研究中,需更侧重于糖脂代谢水平的动态调节及对药物分布的动态扰动。针药结合调节糖脂代谢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中,需要对此针药结合特殊模式深入研究,在实验研究中揭示经络理论指导下的针药结合规律,以实现中医药学和药理学的多学科交叉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