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认识

(二)中医认识

辨证思路

(1)外感风寒

鼻塞严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喉痒严重,咳嗽,咳痰多而清稀,或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骨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

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鼻流浊涕,咳嗽不爽,痰黄黏稠,咽痛喉痛,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脉浮数。

(3)燥邪犯肺

咳嗽少痰,痰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干、咽痛,唇、鼻干燥。咳嗽甚则胸痛,初起或有恶寒、发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而干,舌尖红,脉细数或无变化。

(4)痰热壅肺

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或伴喘促,或痰黄带血,胸闷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5)痰浊阻肺

突发咳嗽,咯白痰带泡沫,严重者可闻及哮鸣音,气促。或可见鼻塞,咽痛声嘶,舌苔白滑,脉弦滑。

(6)肺胃热盛

身热,午后为甚,心烦,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满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燥,脉滑数。

(7)气阴两虚

身热渐退,或无身热,干咳痰少,自汗神倦,纳少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8)邪陷心包

神志不清,烦躁不安,谵语妄言,甚则昏迷,或有壮热,口渴不欲饮,四肢厥冷,舌质红绛少津,苔黄燥,脉细数。

(9)邪陷正脱

呼吸短促,鼻翼扇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则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身热骤降;或起病无身热,面色淡白,神志逐渐模糊;舌质淡紫,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1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由2019-nCoV引起的肺炎,在中医看来属“冬温”“疫病”;病位在卫表、肺、大肠;病性属实、热,初期在表,中后期在里,常夹杂湿邪。除终末期虚脱之证及恢复期气虚、阴虚之证以外,对初期、中期、中晚期、晚期证型的认识分别如下:

1)邪犯卫表,风温夹湿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干咳,咽部不适,或有腹泻、恶心。舌质淡红或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数。

2)湿温郁肺 临床表现:低热、乏力困倦,全身肌肉酸痛,干咳频作,胸闷,烦热,大便溏泄。舌质暗红/边尖红,苔白厚腻/微黄腻,脉滑数。

3)湿温热毒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嗜睡、乏力明显,干咳频作,胸闷气促,心慌心悸,口干烦热,唇甲紫绀,腹胀便秘,小便少。舌质暗红,苔浊厚腻,脉滑数。

4)卫气营血俱病,湿热毒闭,弥漫三焦 临床表现:高热烦躁,嗜睡或昏迷,极度乏力,咳嗽喘脱,需要借助呼吸机,口干,心慌、心悸、心累,唇甲紫绀,唇焦,腹胀便秘,小便少或无;舌质暗红、绛红,苔黄燥/少苔,脉沉细。

肺炎证型是相对的,有的患者可以归纳为一个证型,有的患者可兼夹两个证型。证型是有阶段性的,这个阶段是一个证型,过了一段时间,由于体质演变、药物作用,可能变成另外一种证型。治疗时不可拘泥于一证一方,也不可机械地使用一个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