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代动力学的调节
2025年08月10日
一、对药代动力学的调节
药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药浓度的维持,在针药结合的相关研究中,针刺对药物体内吸收分布的影响成为主要研究对象之一。研究表明,电针可促进丹参酮ⅡA的吸收;“肺俞”“脾俞”电针可影响大承气汤的药动学过程;针刺“足三里”穴可调节对乙酰氨基酚的体内排布,并对肝脏能量代谢相关酶、肝药酶有一定影响;电针可提高血浆雷公藤甲素的给药后浓度,提高生物利用度;“足三里”“肾俞”等穴位埋线联合丙戊酸钠可上调血药浓度,治疗脑血管性癫痫,均充分说明针刺对药物体内分布的影响。针刺后血药浓度的升高可能与穴位周围组织血管渗透性、药物吸收屏障(肠不扰动水层)、代谢酶(如细胞色素P450酶)的调节有关。针刺对血药浓度的调节在糖脂代谢平衡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同于针刺对给药浓度的影响,穴位注射的研究表明,不同穴位注射同一药物的血药浓度无差异,但药效不同。穴位药效的机制可能与不同穴位离子构成和类半导体属性有关。在针药结合对糖脂代谢的调控中,药代动力学和穴位药理学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