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药归经
西药归经也是近现代“西药本土化研究”中呈现的一个学术现象。“西药本土化研究”,是指运用中药性味归经理论对一部分西药进行研究,其意义在于通过明确其性味归经,结合临床辨证,指导其更合理、更有效地应用,特别是对于部分抗肿瘤药物,如果能确定其性味归经,临床上可以根据肿瘤患者的辨证分型,给予个体化治疗,有可能使这部分患者的疗效得到提高并减少抗肿瘤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西药本土化研究”的历史,也许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西方植物如苜蓿、胡麻、胡桃、胡石榴等,其中许多都可入药(当时称“胡药”)并已纳入中药研究体系。到了近代,中西医汇通大家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了部分西药,并从药性和药味角度对这些西药进行了中药医理分析,并说明“恒取其(西药)化学之理,运用于医理之中”。例如,对于规尼涅(奎宁)即金鸡纳霜,记载其色白,味苦性寒,善退实热证;又如,对于单宁酸,又名鞣酸,记载其色黄白,味苦涩性凉,其收涩之性能止一切血证,又善治淋证久不愈者。诸如此类的记载,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单独列出一卷用以对西药的药性药味及应用进行说明。
2015年有研究认为,阿司匹林属寒凉之性,味酸略苦,归肺、肝、肾、脾诸经;根据“药类法象”理论研究,可归于“风药”之属;根据用量、归经的不同,轻则清凉透热,重则燥湿止痛,亦有活血通络的“动药”特性。基于此,阿司匹林作为“风药”适用于多系统、多病症,是一味药性复杂、功效丰富的“中药”。还有研究以雌激素的生理药理作用为基础,从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有无毒性五个方面分析雌激素的中药药性,认为雌激素具有滋补肾阴的功效,属寒凉药性,在五味应属甘苦,归肝、肾经,属沉降药,合理选用雌激素制剂是安全无毒的。明确目标西药的中药药性可以实现根据证型不同而施治有别,有助于个体化治疗。
2017年,有研究认为氢氯噻嗪性温热,味甘、苦,归经于肺、脾、肾、膀胱经,具升浮之性。运用中医理论对其辨证分析可知,其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时,尤适用于痰湿壅盛型患者;氢氯噻嗪兼具利尿及抗利尿功效,因此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西药中药化,不仅能辨证运用西药,且能增加对西药双向调节作用的认识,为中西医有效结合提供新思路。2019年,有研究认为根据中医药性理论,吉非替尼(Gefitinib)四气属温热,五味属辛,归经归于肺、肝经。应用清热凉血等中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可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将西药当中药用固然对于中医更好地运用中西药物同时进行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依然是基于“功效”而进行的理论演化,尽管运用了“归经”这个术语,但这里的“经”的含义依然是“脏腑”为主的,而与“经脉”之经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