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针灸治疗

(二)针灸治疗

1.主穴

①天枢、气海、上巨虚、足三里、百会;②中髎、下髎、大肠俞、肾俞、脾俞。

2.辨病取穴

功能性便秘取穴主要在脐平面上下及下肢远端穴位,部位偏上;功能性排便障碍以中髎和下髎穴为主,部位偏下;排便推进力不足宜配合气海、百会灸法以助升提;精神心理状态异常可加风府、大椎、神道、灵台、腰阳关等督脉穴或督脉压痛点;失眠宜配合印堂、神庭、内关、神门等。

3.操作方法

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天枢、大肠俞直刺2~2.5寸,得气后平补平泻;气海、肾俞直刺1.5寸,脾俞直刺0.5~1寸,得气后施补法;上巨虚、足三里直刺1~1.5寸,得气后平补平泻。中髎、下髎穴3寸针入骶后孔2.5寸,使针感放射至肛门部。百会穴低频率、小幅度均匀提插捻转,操作0.5~1分钟。中髎、下髎、天枢、上巨虚可配合电针,疏密波,电针频率2/15Hz,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

4.疗程

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