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认识

(二)中医认识

辨证思路

(1)脏腑辨证

《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因禀赋不足,年老体衰,肾精亏损,或过食肥甘,脾胃受损,或情志过极,五志所伤,或毒邪侵犯机体,造成脏腑功能紊乱,津液不能正常输布代谢,痰滞体内,毒邪煎熬、熏蒸血液,血凝成瘀。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包括气虚、阴虚、阳虚;标实包括血瘀、痰浊、寒凝、气滞、热毒。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证候包括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各证型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痰瘀互结证:局部刺痛,或肢体麻木、痿废,胸闷多痰,舌紫暗或有斑点,苔腻,脉弦涩。②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口干少饮,舌质红或淡,脉细弱。③气虚血瘀证: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气少懒言,疼痛如刺,常见于胸胁,痛处固定不移,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④气滞血瘀证:局部胀闷,走窜疼痛,甚则刺痛、拒按;或有肿块坚硬,局部青紫肿胀;或有情志抑郁,急躁易怒;或有面色紫暗,皮肤青筋暴露;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2)经络辨证

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颈动脉等全身重要血管的梗阻,《灵枢·经脉》云:“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是内在脏腑与外在四肢百骸、形体官窍相互联系的气血通路和信息渠道。因此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辨证,必须以经络辨证指导,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分析内在的病变机制,施以相应中药或针刺,抑或结合西医治疗方能无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