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或药物归经

第二节 腧穴或药物归经

归经是中药与腧穴的共同特性之一。药物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阐发药物对机体各部位的选择性作用机理而形成的一种药性理论;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总称。腧穴归经是指将腧穴依据“脉气所发”将腧穴分属十四经,这些腧穴称为“经穴”,而不属于经穴的则称为“经外奇穴”及“阿是穴”。两者尽管均称为“归经”,但是它们形成的时间及主要意义并不完全相同,腧穴归经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唐代杨上善完成当时全部349穴的归经;药物归经最早见于宋代《图经本草》;腧穴归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循经取穴”,即取不同的腧穴治疗不同经脉、脏腑、组织的疾病,这里的经主要是指经络,由于经络联系脏腑,经也间接指相应的脏腑;而药物归经中的经可能主要是指的脏腑,药物归经指药物可以通过经络作用于特定的脏腑,脏腑为主,经络为辅,当代药物归经又发展出方剂归经、西药归经等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