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认识
2025年08月10日
(二)中医认识
1.病因病机
高血压是现代医学的病名,祖国医学未有对高血压的命名,结合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描述,高血压一般属于中医“头痛”“眩晕”等病范畴。1997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将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病名定为风眩,具体指以眩晕、头痛、血压升高、脉弦为主要表现的眩晕类疾病。
高血压病机复杂,缠绵难愈,主要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久病过劳,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病位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病机要点在于肝阳上亢,痰饮内停,肝肾阴虚等,且三者常常合并存在,交互为病。
表3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注:CKD,慢性肾脏疾病。
2.辨证思路
(1)脏腑辨证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于2019年发布的《高血压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将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痰饮内停,肾阴亏虚三个主要证型。
1)肝阳上亢 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头胀,劳累及情绪激动后加重,颜面潮红,甚则面红如醉,脑中烘热,肢麻震颤,目赤,口苦,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2)痰饮内停 主要表现为眩晕,头重,头昏,如有物裹,视物旋转,胸闷心悸,胃脘痞闷,恶心呕吐,食少,多寐,小便不利,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3)肾阴亏虚 主要表现为眩晕,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健忘,口干,耳鸣,神疲乏力,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腰膝酸软无力,遗精,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2)经络辨证
原发性高血压与足三阴经密切相关,同时兼顾手足阳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