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针灸治疗

(二)针灸治疗

1.电针

(1)取穴原则

蒋海琳等比较了单穴与配伍腧穴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配伍腧穴在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上都优于单穴。方法:取百会穴、双侧神门穴及双侧三阴交穴,碘伏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刺入穴位,百会穴平刺0.5~0.8寸,神门穴直刺0.3~0.5寸,三阴交直刺1.0~1.5寸。

(2)电针参数

刘强等采用100Hz高频电针治疗失眠症,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高频电针可拮抗交感神经兴奋,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2.分部取穴

(1)躯干部

体针治疗为针灸治疗失眠症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所涉及的经脉包括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取穴部位包括头颈部、背部及四肢部。戴启斌采用平刺头部穴位神庭、百会、四神聪及上肢神门、内关穴的方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经3个疗程治疗后,睡眠改善,总有效率94.1%。王如杰选取下肢的申脉、照海穴治疗80例失眠症患者,总有效率达到75%。

(2)腹部

李黄彤等人采用薄氏腹针治疗慢性失眠症,62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7%,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明显降低。腹针治疗失眠主要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以引气归元。方法:避开毛孔进针,少提插,多捻转,不要求得气,留针30分钟。

(3)耳部

耳穴的针刺可以直接刺激迷走神经,尤其是位于耳甲区的体表迷走神经耳支传入。传统治疗失眠的耳穴为心、神门、肾等,多位于耳甲区的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分布区域。赵斌等人的研究发现耳甲区的电针具有调制脑默认网络的即刻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中枢机制。方法:选取耳甲区用耳针或耳穴埋籽刺激,电针参数为疏密波,4Hz/20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双耳同时治疗。

3.治疗方法

针刺风池、大椎穴及督脉穴位对失眠有非常好的疗效。方法:1.5寸针灸针向鼻尖方向针刺双侧风池穴,进针深度在1寸左右,行导气针法,小幅度高频率捻针,以患者舒适为度。1.5寸针灸针以30度角向上斜刺大椎穴,进针深度1.5寸左右,行单向捻针手法,以针灸针紧致感为度。督脉选取厥阴俞、心俞,1.5寸针灸针直刺0.6~0.8寸,行导气针法,小幅度高频率捻针,以患者舒适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