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认识
2025年08月10日
(二)中医认识
1.脏腑辨证
有研究收集150例IBS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证素,归纳总结主要证型。其中IBS-C的病位证素共有8个,分别为大肠、脾、胃、肝、小肠、肾、肺、心;病性证素亦有8个,分别是阴虚、湿、气滞、血虚、气虚、阳虚、热、血瘀。IBS-D的病位证素有7个,依次为脾、胃、小肠、肝、大肠、肾、心;病性证素有9个,依次是气虚、湿、阳虚、气滞、血虚、阴虚、热、血瘀、痰。大致分为6种证型,即脾虚湿滞证、脾胃气虚湿困证、肝郁脾虛证、脾肾阳虚证、阴虚肠燥证和脾虚湿滞肠道证。
针对医家经验及临床病例对照的文献研究发现,提取的病性要素气滞、气虚的频次较高,病位要素为脾、肝的频次较高;病性要素组合为二证组合频数最高,气虚气滞为主要要素;病位要素组合以二证组合频数最高,脾肝频次最高,脾肾次之;证候要素的组合规律为脾气虚、肝气郁滞、肝郁脾虚和脾虚夹湿,肝郁脾虚证是IBS常见证型。
近20年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显示,IBS腹泻型以“脾气虚”为核心病机,可归纳为7类证型: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困证、脾胃气虚证、寒热错杂证、脾胃湿热证、肝气郁结证;IBS便秘型以“大肠津亏”为核心病机,可归纳为5类证型:阴虚津亏证、脾肾阳虚证、肝气郁结证、脾气虚证及血虚肠燥证。
2.经络辨证
总结针灸治疗IBS的穴位规律,排在前六位的经脉包括:胃经、膀胱经、任脉、督脉、肝经和脾经。亦有研究对IBS穴位疼痛阈值进行检测,发现IBS病变主要在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但也与肝经、脾经、肾经部分穴位关系密切。肠易激综合征伴焦虑症状患者的胫前区阳性反应点分布具有一定规律,阳性反应点与IBS肠道症状、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