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一)药物治疗

1.西药治疗

(1)抗血小板药物

常用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用得最广泛,但是,尽管证明有益,仍未得到充分使用。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缺血事件复发时或患者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时,用氯吡格雷代替阿司匹林。

(2)其他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他汀类药物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匹格列酮)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的抗炎作用(独立于它们对血压、血脂和血糖的作用之外)。

2.中药治疗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通过辨证在推荐方剂上进行加减,达到减轻症状,改善预后等功效。临床以辨证论治,随法选方或中成药治疗为主:

辨证论治

1)痰瘀互结证 治法:活血化痰,理气止痛。推荐方剂: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常用药:瓜蒌,薤白,半夏,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痰浊郁而化热者,可予黄连温胆汤加减。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推荐方剂: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常用药:人参,麦冬,五味子,当归,黄芪,白术,茯苓,肉桂,熟地黄,远志,陈皮,白芍,甘草。兼有气滞血瘀者,可加川芎、郁金。

3)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祛瘀止痛。推荐方剂: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常用药:人参,黄芪,桃仁,红花,紫草,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柴胡,桔梗,陈皮,白术,白芍。合并阴虚者,可合用生脉散,或人参养荣汤。

4)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推荐方剂:血府逐瘀汤。常用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当归,生地黄。若猝然心痛发作,可含服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

3.中成药

(1)口服药

1)复方丹参滴丸 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可扩张冠状动脉,降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粥样斑块,适用于血瘀证者。

2)通心络胶囊 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能调节血脂,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适用于气虚血瘀证者。

3)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由麝香、苏合香、蟾酥、牛黄、肉桂、冰片及人参等组成,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之功效,能调节血脂,减轻炎性反应,明显抑制动脉内膜中层的增生,降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缩小斑块面积,适用于气滞血瘀证者。

4)速效救心丸 速效救心丸由川芎、冰片等组成,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抗心肌缺血,改善心电图,并能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适用于气滞血瘀证者。

5)血脂康胶囊 血脂康胶囊由红曲组成,具有除湿化痰,活血化瘀,健脾消食之功效,具有调节血脂,减轻炎性反应,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稳定斑块等作用,适用于痰瘀阻滞证者。

6)芎芍胶囊 芎芍胶囊由川芎、赤芍组成,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改善心绞痛症状、心肌缺血和血流动力学,同时还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动脉硬化指数,适用于心血瘀阻证者。

7)芪参胶囊 芪参胶囊由黄芪、丹参、人参、茯苓、甘草、三七、红花、川芎、水蛭、蒲黄、山楂、黄芩、玄参、葛根、制首乌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对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有明显疗效,对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有明显改善,还能降低炎性指标,适用于气虚血瘀证者。

8)丹蒌片 丹蒌片由瓜蒌皮、薤白、丹参、川芎、赤芍、郁金、黄芪、葛根、骨碎补、泽泻组成,具有宽胸通阳,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之功效,能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时间,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降低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血脂,具有一定的稳定斑块作用,适用于痰瘀阻滞证者。

9)心可舒片 心可舒片由山楂、丹参、葛根、三七、木香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功效,不仅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还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证者。

10)荷丹片/胶囊 荷丹片/胶囊由荷叶、丹参、山楂、番泻叶、补骨脂组成,具有化痰降浊,活血化瘀之功效,能降低血脂水平,抗炎,稳定甚至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适用于痰瘀阻滞证者。

11)养心氏片 养心氏片由黄芪、灵芝、党参、丹参、葛根、地黄、当归、淫羊藿、延胡索(炙)、山楂、炙甘草等组成,具有扶正固本,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之功效。

(2)注射剂

1)丹参类注射液 丹参类注射液以丹红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为代表,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

2)红花黄色素注射液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为从红花的花瓣中提取出的天然黄色素,内含红花红色素和红花黄色素。系统评价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

3)生脉类注射液 生脉类注射液由人参、麦冬和(或)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等功效,适用于气阴两虚证者。临床制剂包括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