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针灸治疗

(二)针灸治疗

多发性抽动症发病机制错综复杂,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的针灸治疗,可以多途径、多靶点地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符合西医学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对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优势越来越多地得以体现。

1.体针

针灸医家在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时遵循循经取穴原则,主要以膀胱经、胃经、任脉和督脉经穴为主,也根据发病涉及的脏腑选穴,以肝经穴位为主;主穴使用最多的四位为太冲、百会、风池、合谷;分部取穴主要以头颈部为主,配合远端取穴;特定穴常用交会穴和五输穴;随症取穴以抽动症状局部取穴,辨证取穴尚无规范化取穴标准。体针的选择一般根据症状辨证加减。通常主症选择针刺百会、四神聪、神庭、上星、头维、印堂、曲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穴。另外,根据症状再进行加减:眨眼和耸鼻者加攒竹、迎香;口角抽动者加地仓、颊车;喉出怪声者加上廉泉、列缺。以提插捻转法施以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通常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2.耳针

脑点、皮质下、神门、心、肝、肾、面颊、缘中,每次选2~3穴。先用乙醇脱去耳郭皮脂,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于耳穴上,并按压穴位,使耳穴局部有痛、胀、热等感觉,每天按压至少3次,每次贴一侧耳朵,隔2天换贴另一侧,1个月为1个疗程。

3.揿针

揿针可长时间刺激穴位,且在贴针的同时不限制患儿活动。揿针针尖短、疼痛少,患儿更易接受揿针疗法。揿针留针时间可长达1周,患者1周仅需要治疗1次即可,避免了增加患者的负担。选穴主要以人体背俞穴为主。主穴为肝俞、肺俞、脾俞、肾俞、心俞、大椎穴、身柱穴。留针选用0.22mm×1.5mm无菌揿针,将穴位常规消毒后,手执胶布将揿针直压揿入所刺穴位,留针5天。嘱家长每晚按压埋针处1~2分钟,加强刺激。留针期间尽量避免针处着水,以防感染。5天后将针取下,令皮肤休息2天,进行下一次埋针。1周埋针一次,5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10周。

4.脚踝针

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取穴,如挤眉弄眼选择腕12区,耸肩选择45区,操作方法以腕部为例:取1.5寸毫针在腕上7~10cm处,注意避开皮下静脉,令针尖朝躯干方向与皮肤呈30°角快速刺入皮肤,随后将针体放平,紧贴皮肤向前推进,当针根距进针点1~2cm时停止进针,留针30分钟。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进行观察,总有效率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