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可卡因依赖的临床研究

一、针灸治疗可卡因依赖的临床研究

国外常选用NADA(美国国家针灸戒毒协会)相关耳穴进行刺激,选择耳穴附近皮肤作为对照组,针灸的有效性存在争议。Lipton将192名可卡因依赖患者随机分为耳针组(交感、神门、肝和肺穴)和针刺对照组(肩、肘、膝和坐骨神经穴)两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单盲研究,将对药物渴求程度、自述药物使用情况、来源复查情况、尿液毒品检测阳性及成瘾严重程度作为衡量疗效的标准,结果:接受耳针治疗14天后的患者尿检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提出针灸配合心理治疗将更有利于药物戒断。Bullock和Margolin的研究则证明了相较于其他常规治疗,针刺治疗并没有优势。在Bullock进行的一项三臂研究试验中,设计了两部分同时进行的研究以评估耳针疗法对可卡因成瘾的疗效。研究1中,236例可卡因患者随机分为耳针组(选择NADA中的3个耳穴),假针刺组和常规治疗组(无针刺);研究2中,选择上述耳针疗法的202例患者按照治疗总次数28、16或8次随机分为三组,进行耳针疗法(选取NADA中5个耳穴),除极少数例外,研究结果未能证实针刺、假针及常规治疗组之间的显著治疗差异。此外,不同耳针干预次数对疗效亦没有显著区别。美国Margolin等为了探讨耳针治疗对可卡因成瘾的调控,招募了620例可卡因依赖的成年患者(平均年龄38.8岁,男性69.2%),其中412人仅使用可卡因,208人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和可卡因,并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耳针组、针刺对照组、心理治疗组三组,总疗程8周,每周5次,并通过尿检阳性率、患者依从性和脱瘾方面评估疗效差异,结果表明总体可卡因依赖有所减低,但组间无差异,不支持将针灸及心理治疗作为可卡因成瘾的独立治疗手段,针灸辅助治疗成瘾的价值仍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