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习方法

四、药事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习方法

(一)药事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药事管理学课程主要是通过讲授药事法规和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药事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具备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分析、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药事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如下:①药事管理法律体系。②药事管理体制与药事组织。③药品监督管理:药品监督管理是政府采用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药品及与药品有关的事项依法实施的严格的监督管理,以保证药品质量。由国家立法授权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使药品监督管理的职权。药品监督管理的实质是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④药品质量管理:在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1920—1940年)、统计质量管理阶段(1941—1960年)后产品质量管理现已进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新阶段。药品质量管理是药品监督管理的中心内容。药品质量管理的内容:制定、执行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影响药品质量工作的标准规范(如GLP、GCP、GMP、GSP等)等。药品质量管理的目的已从保证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发展成为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经济和合理用药等方面。⑤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管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与一般企业管理不同,它以严格药品质量管理、切实保证人民用药安全为出发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包括国家对医药企业的管理和医药企业自身的科学管理两大部分。⑥药房管理。药房是直接为患者服务的部门,专门负责调配和发售药物。世界各国通常将药房分为社会药房和医院药房。社会药房又称作药店,根据我国特点,以调配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为主的药房称为中药房(店),但现多兼营。发达国家多以社会药房为分发销售药品的主要途径,形成医、药职业上的分工,现被称为“医药分业”。我国绝大多数的药品由医院门诊药房调配后发出,供患者使用。药房管理研究是药事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药房的作用、地位;门诊药房的发展;药房的组织、机构职能;业务运转;医药护关系等。药房管理的核心是保证合理用药: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的课题已由单纯的调配分发药品向药房管理的核心问题——保证合理用药的管理方向发展。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推动了社会药房的发展。⑦药品市场。⑧中药管理:对中药的综合管理,作为药品,在国家法律、法规等管理上有共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管理措施,其种养栽培、生产管理、研究、使用,科技与教育管理等方面已经形成独特的领域,受到国内外普遍的重视。加强中药管理,保护药材资源和合理利用,提高中药质量,积极发展中药产业,推进中药现代化已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任务。研究中药管理对加速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中医药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⑨药品知识产权保护与药品贸易。⑩社会与行为药学。⑪药学情报评价和药学信息管理。

(二)药事管理学的学习方法

1.以讨论典型案例为主的教学方法 学生先行自学案例中相关的知识点,围绕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分享,集思广益,相互促进提升。

2.以参观见习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药厂、药企、药房(医院药房和药店)、药监部门的参观见习是真正去到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的第一线,学生可直接接触到药事管理活动,以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

3.关注药事新闻 通过互联网搜索、手机App下载、关注公众号等现代化信息获取方法,时常关注药事发展动态,把强时效性的学科理念植入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