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项目 案例分析
【实训目的】
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应掌握假药和劣药有关管理内容,提高运用所学法律法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从事药事管理活动的法律意识。
【实训方式】
课堂讨论。
【实训内容】
学生运用《药品管理法》的理论知识,对以下案例进行分析及课堂讨论。
【实训案例】
2020年8月,孔某、乔某产生制造假新冠疫苗并销售牟利的想法,为此,二人通过互联网查找、了解了真品疫苗的针剂样式和包装样式。随后,二人购买预灌封注射器,在酒店房间和租住房内,用生理盐水制造假新冠疫苗。为扩大制假规模,乔某从老家找来亲属、朋友3人帮助制造。制假后期因生理盐水不足,乔某以矿泉水代替。应孔某委托,殷某等3人利用制图技术、印刷技术和印制条件,为孔某设计制作了“新冠肺炎灭活疫苗”标签和包装盒。制作完成后,孔某对外伪称是“从内部渠道拿到的正品新冠疫苗”,销售给王某(另案处理)等人,以致假疫苗流入社会。2020年11月19日深夜,孔某指使他人将制假过程中剩余的包装盒、半成品等运至偏僻处焚烧、销毁。11月27日,公安机关发现孔某等人的犯罪线索,决定立案侦查,并于当天将携赃款出逃的孔某、乔某抓获,随后相继抓获殷某等人。初步查明,孔某、乔某等人制造并销售假新冠疫苗约5.8万支,获利约1800万元。
问题:1.公安机关以什么罪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孔某、乔某等人?
2.按照《药品管理法》,孔某、乔某应如何处罚?
【实训步骤】
1.根据班级人数分组,选出一人担任小组长。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此案例相关内容,学生准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讨论的依据。
3.由小组长根据讨论结果确定最终处理意见和方案。学生完成对《药品管理法》的适用范围、假药和劣药的认定范围以及法律责任的认定。
4.各小组派一名成员对该案例进行总结,并明确说出总结的依据。
5.指导教师根据发言情况进行课堂总结。
6.学生将案例资料和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撰写书面分析报告。
7.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及分析报告情况给出实训考核成绩。
【实训评价】
教师根据小组成员总结情况给小组进行点评并打分。
(熊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