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分类及概念

一、中药的分类及概念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瑰宝,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时机。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离不开科学监管护航。中药作为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其产业增长模式与化学药和生物药存在明显差异。在高增长率的支撑下,中医药产业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并未充分重视,导致近年来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中药产业增长率持续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近年来,国家药监局紧扣“传承”与“创新”两大主题,加快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审评审批制度,完善中药全生命周期监管制度体系,深入实施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推动我国中药监管工作进入全方位科学监管新阶段,助力中药产业找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2年7月,首届国家中药科学监管大会在北京召开,中药监管工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目前,发展中医药已上升至国家战略,但行业短板凸显。对此,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在内的多位院士认为,发展中医药行业需紧扣传承和创新,聚焦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的攻关,包括提升中药品质、挖掘古方验方、加强新药研发等,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从而实现“守中医之正,创医学之新”。

(一)中药概念

中药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传统药”。自清末医药输入我国之前,中药也称“官药”或“官料药”。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材及其加工品,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以植物药居多,且使用广泛,自古以来,中药常称为“本草”。

我国分布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矿物药材,古代本草书籍所载,已逾3000种,经目前整理,则达8000种左右。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几千年来,以之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中药的分类

中药包含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含传统民族药)。

1.中药材 中药材指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大部分中药材来源于植物,药用部位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皮及全草等,如丹参、桂枝、板蓝根等。动物药材来自动物的骨、胆、结石、皮、肉及脏器等,如牛黄、鹿茸、乌鸡等。矿物药材包括可供药用的天然矿物、矿物加工品种以及动物的化石等,如朱砂、石膏、芒硝等。

国家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储存和初加工的技术规范、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中药品种,鼓励培育道地中药材。中药材根据产地,还可分为道地中药材和一般药材。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2.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传统加工方法将中药材炮制成一定规格、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的制成品,有取药材切片作煎汤饮用之意。就广义而言,凡是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全部药材统称“饮片”。狭义则指一切制成一定形状的药材,如片、块、丝、段等称为饮片。中药饮片的炮制是药品生产行为,生产者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且必须按照法定的GMP标准组织生产。只有中药饮片才可直接用于临床配方或制剂生产,中医处方调配和中成药生产投料均应为中药饮片,中药材不可直接入药。国家保护中药饮片传统炮制技术和工艺,支持应用传统工艺炮制中药饮片,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研究。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颗粒,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中医临床处方调配后,供患者冲服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监管纳入中药饮片管理。

3.中成药 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第一次提出“成药剂”的名词,是指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以中药材、中药饮片为原料配制加工而成的成方制剂,包括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现代中成药是指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规格、功能主治、剂量、服法、注意事项等,以供医师、患者直接选用。中成药的原料是中药饮片并非中药材。中成药应由依法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质量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包装、标签、说明书符合《药品管理法》规定。

国家鼓励和支持中药新药的研制和生产;保护传统中药加工技术和工艺,支持传统剂型中成药的生产,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成药。

4.民族药 民族药发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传统。据初步统计,全国55个少数民族,近80%的民族有自己的药物,其中有独立的民族医药体系的约占1/3。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民族药的发掘、整理、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出版了一批全国和地区性民族药专著。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我国民族药已达37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