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从2016年12月1日到2018年2月12日(农历腊月二十七),终于到了撰写后记的过程了。本书的撰写主要来自于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毕业后进入军校任职,一直思考如何将自己所学专业刑事诉讼法学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结合起来,在探索对自己而言全新的军事法学领域时,发现军事司法是一个不错的结合点。第二,由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导师杨宇冠教授对英语这门工具的重视,在导师的敦促下我也阅读了大量的英文文献,特别是美国刑事司法方面的作品。虽然美国军地刑事司法程序相互独立,但是在制度上、专业术语上确实有相似之处,在写作中也较为得心应手。第三,美国《统一军事司法典》历经了多次修改,虽然20世纪90年代国内有学者对该法典进行了翻译,但时间已经较为久远。笔者在阅读相关论文时,发现还有人引用的是“旧版”的法典内容,这不免过于滞后,也缺乏准确性和严谨性。基于此,在经过一年左右的思考后,笔者终于下定决心对美国《统一军事司法典》(2017年)“动手”了!
谈谈本书的整体框架。《统一军事司法典》仅有146条,但内容非常庞杂。如果仅仅只是翻译法典,并不能对后续研究工作起到较大的推进作用,反倒会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也会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在思考本书的结构时,笔者设置了三部分:第一是法条的中英文对应。这是对法典展开研究的基础,也方便一些英语爱好者进行对军事、法律方面的词汇和表述进行查阅。第二是对法条的解析。阅读法典总是枯燥无味的,特别是《美国法典》条文的前后引用。法典之间条文引用的现象较多,更加加深了阅读者的“厌恶感”,而且仅阅读法条总是让人觉得意犹未尽。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外文资料和官方出版物,援引了一些典型案例,目的是为了让读者能够从拗口的法条中“逃离”出来,快速了解相关的内容以及具体适用。第三是进行比较研究。任何对国外制度进行的研究和学习,其目的都在于为我所用。虽然各国国情并不相同,但是在诉讼程序当中总是存有一些共性,也可以引发学者的思考和讨论。
本书的写作过程无疑是极端“痛苦”的,不仅要克服一些军事术语的障碍,而且还要对法律英语语法结构进行不断分析、再分析。(难怪LAST官方教材当中强烈提倡法条应当使用Plain English)每次在遇到争议时,笔者均会进行激烈的讨论。在难以得出结论时,也求助了许多牛人大咖。好友诉讼法学博士徐磊、强卉在法律英语翻译中给予了我大力帮助,在写“罚则”这一部分中,好友刑法学博士赵权则被我不断地“骚扰”。感谢系、室领导和同仁们给了我一个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能够坐下来安安心心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必去担心C刊、课题的压力。感谢母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和丁春晖编辑,没有你们对本书的支持和帮助,本书是不可能如此顺利得以出版的!
当然,囿于笔者的能力和水平所限,本书文责自负。请读者批评指正。
郭 旭 陈蕾蕾
2018年2月
明月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