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员结构

第三节 人员结构

1971年的惠世医院时期,医院建筑规模、床位和人员不断发展扩大,初创时往往只有一位外籍医师护士带领几个学生进行临床的诊疗及教学工作,护工则由华人担任。随着医院床位规模的扩大,临床二级学科的设立,英籍医师和护士有所增加,最多时英籍医生、护士和行政人员接近10人。早期惠世医院内的华人医生和护士均由医院自行培养,结业后留院工作,也有少数其他教会医院培养的医生和护士应聘参加工作,20世纪30年代后开始接收国内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的医生和护士来院工作。1934年底全院的医务人员达到31人(包括所招收的医学生和护校生)。1942年9月至1943年8月,全院医务员工99人,其中医生6人(其中英籍3人)、护士12人(其中英籍2人),在校护士生45人、医技行政人员9人、工友27人。1945年11月全院医务员工88人,其中医师6人(中西籍各3人)、福建省立医学院实习医生2人、实验室人员2人、总务室4人、药剂室2人、护士部12人(其中英籍护士长1人),护士学校毕业学生15人、在校护士生45人。1949年惠世医院全院工作人员95人,其中医师18人(含实习医生3人)、护士和助产士19人、医技药房人员9人(含学生4人)、行政人员6人、宗教部3人、工友40人,全院有外籍医师4人、护士2人。所有的外籍医生护士都是国外著名大学医学专业毕业,多数是医学博士。1951年11月,全院工作人员111人,其中医师13人、护士助产士25人、医技14人、行政15人,工友44人。1952年8月医院接办时全院工作人员138人,其中医生16人,均毕业于国内著名医学院,其中福建省立医学院(现福建医科大学)毕业生8人,还有上海女子医学院、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贵阳医学院、华中医学院及上海万国牙科医学院等院校的毕业生,医师中担任院长的1人、内外科主任各1人、内科主治医师1人、儿科主治医师1人、外科医师3人、内科医师3人、妇产科医师3人、牙科医师1人;护士和助产士38人,几乎毕业于惠世护士学校,助产士均有双学历,即惠世护士学校毕业后再到圣路加助产护士学校或福州助产学校学习助产特科,其中护士兼助产士12人;技士5人;医护工友10人,练习生5人、行政人员14人,工友50人。人员学历结构如下:大学本科17人、中专45人、初中19人、高小13人、初小19人、文盲25人(见附录《惠世医院员工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