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书馆

一、图书馆

(一)图书馆的创建和演变

1.惠世医院和惠世护士学校图书室

图书馆的历史和医院的历史一样悠久,其馆舍面积、规模、图书期刊的馆藏量及管理人员在全省医院图书馆中一直名列前茅。1881年建院之初,院长颜大辟开始创办惠世医师班,招收医学生,首期招收六名学生,学制五年。此后,各任惠世医院和惠世女院的院长们都有招收学生,71年的惠世医院时期,培养了众多的医学人才。有招生、有教学活动就需要教材和参考书,当时采用的课本有英文原版教科书和罗马拼音(白话)教科书,因此,设立惠世医院图书室,其藏书基本是英文版的,有解剖、生理和微生物学等基础医学书籍,还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等临床教科书,甚至还有耳鼻咽喉科、眼科和口腔科等专科教科书。这些馆藏书籍来源有以下几个部分:有的是英国基督教长老会赠送的,多数是惠世医院自行购置的,极少部分是其他教会医院交流赠送的,还有一部分是医院各任院长、英籍医生和护士自己购买的,后者有部分后来也赠送给医院作为馆藏图书而流传继承下来。从目前图书馆特藏部的藏书和早期处理、折价剔除过期图书而流传到社会上的惠世医院图书,可以看到惠世女医院院长来豪杰手写签字并赠送医院的一套1890年代出版的《QUAN ELEMENTS OF ANATOMY》(《奎恩基础解剖学》)、《英汉医学词典》等,1940年最后一任英国院长兰大弼手写签名并钤盖中文印章的英文原版书《DISEASIS OF NOSE,THROAT AND EAR》(《耳鼻喉疾病》)等。

1934年5月,惠世医院和英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惠世护士学校,招收和培养护理人才,护校也设立图书室;1942年,惠世护校成立董事会;1948年,惠世护士学校经当时教育部核准备案,按相关要求,学校的图书室的藏书需具备一定的规模、种类和数量,对图书室图书的管理也采用当时的分类方法进行分门别类地管理。

医院和护校图书室的名称印章随着医院及护校的名称改变而改变,71年间曾有惠世医院图书室、惠世总医院图书室、惠世医院护士学校图书室、惠世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图书室、泉州惠世卫生技术学校图书室等多个名称。

1952年12月的13日和18日,惠世医院和惠世护校先后被人民政府接办,分别改名为晋江专区第二医院和晋江专区卫生学校。惠世护校的包括图书在内的所有财产均为晋江专区卫生学校所继承,当时清点资产时图书共500多册,报废57种80册。

2.晋江专区第二医院图书室

医院被政府接办后图书室也改名为晋江专区第二医院图书室,在惠世医院原有的馆藏书刊中加盖了改名后的新的印章。这一时期因为“文革”及晋江专区名称的改变,图书室的名称也随之改为晋江专区反帝医院图书室和晋江地区第二医院图书室。随着医院床位和医务人员的扩大和增加,医院承担院办护校、卫生学校、医士班、专科医师进修班及福建医学院、晋江卫生学校、泉州大学医学院和华侨大学医学院临床见习、实习任务,对中外文图书及期刊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每年图书期刊的采购量不断增加,图书馆藏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

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图书馆

1973年11月1日,医院划归为福建医科大学成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图书室改为图书馆。

从现存清代、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馆藏图书所钤盖的收藏印章,可以清晰地展示医院及图书馆名称的变迁和传承,弥足珍贵。

(二)图书馆的发展及馆藏量

1.馆藏量

1952年人民政府接办惠世医院及惠世护士学校时,惠世医院的图书期刊共有3000多册,惠世护士学校的图书期刊共500多册。

1953年以后,中外文图书期刊采购量逐年增加,每年采购总数达数千册。

1962年,图书馆采购中外文图书3000多册,全馆藏书数量达到10000多册。

自2000年以后,每年纸质图书期刊采购总金额均在10万~20万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馆的馆藏量如下。纸质图书期刊624215册,其中中文图书34118册、英文图书2482多册;中文期刊(17430册)、英文期刊175种,合计8385卷册;电子图书72000种(册)、电子期刊5600种(39648册)。医院图书馆的规模和馆藏量在全省医院中名列前茅。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电子图书及期刊数据库的多样化,通过网络和智能手机浏览、查询的快捷和便利,传统纸质图书的借阅、文献检索和流通利用已逐年减少,因此,近年来纸质图书期刊的采购量明显减少。

2.图书馆人员及馆舍的变迁

在惠世医院时期,医院图书室设在惠世楼1楼;20世纪80年代,设在原门诊红砖楼1楼,馆舍面积200多平方米;1993年,红砖楼拆除建新门诊大楼,图书馆暂时搬迁到放射楼北侧加盖的3楼,只设阅览室,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所有的图书期刊均下架打包收藏;2002年4月下旬,图书馆完成新馆搬迁工作,新馆设置在医技楼6、7楼两层,总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6楼为图书书库及阅览室,7楼为期刊库和阅览室(含电子阅览室),下架10年的外文图书和中文期刊全部整理上架向读者开放,此后,数量庞大的外文期刊和中文图书也在两年内完成整理,并上架开放流通;2018年7月,在东海院区医技楼7楼设立阅览室,面积40平方米,提供纸质中文期刊及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查询和阅览业务,目前全馆馆舍面积约 1100平方米,共设阅览席位65个。

惠世医院时期,图书馆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配置专职的管理人员。人员数量和医院规模的扩大及藏书量的增加呈正相关,从只有一个人到最多时有10个管理人员,馆员积极参加选派外出进修学习图书馆管理课程及相应的业务培训和学术活动。

图书和期刊的流通利用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2000年前,医院图书馆是全院医务人员读书看报、借阅和临床论文写作的重要场所,除白天正常开馆外,每周有3个晚上开馆,以供白天工作繁忙的医务人员使用。

3.数字图书馆建设

1995年,图书馆购置电脑,处理图书馆的日常事务。1998年,购买清华同方的《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光盘、《MEDLINE》、《中国医学学术期刊—医药卫生(理工A)》全文光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医学学术期刊医药卫生》等光盘,进行单机版的期刊论文检索。当时虽只能检索论文的题目、关键词及中文摘要,但也为医院医务人员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检索工具及服务。2000年,图书馆的电脑可以连接互联网,能在网上检索有限的医学文献资源,同时《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升级,可以查询检索医学论文全文。2003年,图书馆建立局域网及电子阅览室,设置6个电脑查询终端,购买《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1994—2004年)》镜像版数据库,读者可以在馆内查询中文期刊的全文;并购买“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开始对图书馆业务流程、馆藏图书期刊进行数字化管理,内容包括图书、期刊及非印刷资料(视听资料、光盘文献等)的采集录入、编目、典藏、流通、公共查询、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等业务工作以及行政管理。这套管理系统提供多途径检索,如书名检索、分类号检索、流通检索等功能。

2006年,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合作共建图书馆,医院向校本部投入5万元资金,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局域网(专网)升级,接入互联网,并通过安装VPN设备与福建医科大学校园网连接,在医院的外网电脑均可以访问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包括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等。同时学校信息中心分配给医院若干VPN账号,可以在院外的电脑接入访问学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按与学校的合作协议,从2006年起医院不再自行购买《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及其他期刊镜像版数据库。2010年,学校图书馆向医院各教研究室主任、硕导提供Ireader远程账号,其同样可以在家里远程访问和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此后,Ireader远程账号的申请范围扩大到全院的教研室成员。2018年,学校图书馆向全院所有职工开放超星学习通APP的权限,用户可以在手机浏览阅读电子书和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

2015年2月,图书馆购入超星电子图书(汇雅电子书)镜像数据库并租用外网账号(包库服务),镜像数据库安装在医院内网,在所有内网工作站均可随时查询、下载和浏览所需要的电子图书(数量72000册),而包库服务只要登录外网账号即可在线阅读、浏览和下载120万册的电子书和12万集的学术视频。

2019年8月,图书馆再次购买中国知网的《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中文医学期刊和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全球学术快报等数据;并补齐自2006年以后中断的镜像数据,镜像数据安装在医院内网专用服务器,所有内网工作站均可查询,通过网络远程每个月更新一次新增的数据,并每月提供数据光盘以做数据的离线备份;同时租用10个并发数的外网账号,其可在电脑或手机上进行查询,并提供定制的手机APP(需绑定账号)应用。

2021年,试运行《中华医学系列期刊》及《外文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并在手机端及电脑端构建多个电子图书馆平台,建立多个医学期刊文献检索及服务的微信群,为全院职工提供多种文献检索途径和工具,并主动靠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试运行3个月,效果非常好;拟下半年购买《中华医学系列杂志期刊》及外文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

4.图书馆的日常管理

从1999年开始,图书馆不定期编撰《新药信息》《新书通报》等内部资料并下发各科室,向全院医护人员介绍国内外新药信息及图书馆新购图书种类、导读及内容简介;2002年7月,购置复印机,向全院提供论文的复印服务,承担3名中等职业学校病案图书专业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2006年以来,纸质中文图书采购按学校图书馆招标采购确定的价格进行订购;2017年起,图书馆委托福怡药械招标公司对纸质图书、中文期刊及英文期刊进行招标采购,每年为医院节省不少资金。每次采购前,图书馆向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发出征订通知,根据各科的需求制订采购单。

图书馆工作人员除完成日常管理工作外,也加强业务进修学习、培训等继续教育,并在全国和全省的图书情报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也和学校图书馆及其他附属医院进行馆际业务交流。历年来,有多人兼任学术团体职务,黄方任中国医院协会图书情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叙事医学学组委员及《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编委;邹燕玲曾任福建卫生信息协会图书情报分会委员。

长期以来图书馆是院部和科教科所管辖的一个业务部门;2016年,图书馆从科教科独立出来,成立图书院史馆,属正科级行政科室,由黄方任主任,沈琪容任副主任。

目前图书馆除向全院所有医务人员、见习生、实习生、研究生、进修人员、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开放外,2020年起,按照福建医科大学与泉州市政府共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合作框架协议,医院图书馆向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的医护人员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