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变革

一、机构变革

(一)启蒙阶段(1969—1980年)

1969年,欧阳世杰主任从福州市精神病院(与福建省神经外科奠基人黄克清、陈锦锋同在一个科室)下放到医院外科,开始零星开展一些颅脑损伤病人手术,当时没有单、双极电凝,止血靠酒精火焰烧红镊子来烧灼血管止血。

(二)创业阶段(1980—1990年)

20世纪80年代初,欧阳世杰主任从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回来,开始较系统进行颅脑外科手术,在没有CT的年代不断摸索成长,成为二院乃至泉州地区神经外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85-1987年,医院外科成立神经外科专业组,与骨科合在一个科室,并具一定规模,位于石头楼1层,共10张病床。

(三)传统神经外科手术快速发展阶段(1990—2003年)

1990年12月,医院为了加快神经内外科的发展,把神经外科与神经内科整合成立神经科,位于爱国楼2层,其中神经外科23病床,随着病床增加,收治大量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量居泉州地区之冠,并独立开展脑肿瘤和椎管内肿瘤手术,没有显微镜,用冷光源增加照明。1996年,神经外科独立成科,系当时泉州地区唯一独立的神经外科,位于爱国楼2层,具有一个病区,36张病床。

(四)显微神经外科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3年)

第一台德国原装目乐神经外科专用手术显微镜应用,标志着神经外科逐渐从传统神经外科向显微神经外科发展,有利于科室开展神经系统肿瘤及脑血管病手术(以前显微手术都是用五官科显微镜);医院购置一台GE-DSA,开始逐步开展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病房扩大到两个病区,包括爱国楼2层和高维珊楼2层共82张病床。

(五)神经外科向微创化、亚专业化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

神经外科初步制定亚专业发展方向,包括颅脑外伤、脑血管病、颅内肿瘤、颅底外科、脊柱脊髓肿瘤、功能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神经系统肿瘤综合治疗;同时显微技术、神经内镜技术及血管内治疗等也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的日常治疗。2015年,东海院区成立神经外科专业组,由黄金钟主任负责,与骨科、肿瘤内科同处一个科室。2019年,神经外科东海院区53区开诊,神经外科两个院区同时收治病人,鲤城院区7区和东海院区53区,共87张病床,其中包括重症病房1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