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概况
从1956年开始可查到门诊部工作总结,当年的门诊全年诊疗111189人次包括外科45079人次、五官科29719人次、牙科14356人次、妇科14090人次、产科7945人次,其中初诊35973人;门诊手术例数总计7294人次,包括外科3918人次、五官科1684人次、牙科1569人次、妇科123人次。当时已经有了预约的理念,虽然是人工预约,但也开展了全日预约,诊病预约,手术预约。门诊量逐年上升,到2020年,全年诊疗1388926人次。
2001年,门诊部开始试行病人选择医生,加强全院各级各类人员管理,重新编号照相,制作胸卡;在临床各科室、门诊各诊室及门诊大厅,设立医护人员情况一览表、专家门诊公开栏、当日专家门诊栏,公示医护人员的照片、职称、编号、门诊地点和时间;在门诊区域公开投诉电话,倾听患者诉求。通过试行病人选择医生,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医患关系,保证了病人的选择权,改善了医师的服务态度,提高了医疗质量。
2002年,医院在门诊大厅设置电子显示屏,用来播放药品、各种检查、手术费用、专家门诊排班、专家介绍、医院新增服务项目、各种相关政策、文件等信息,进一步强化了信息公示。
2003年,医院进行信息化转型,决定摒弃原有电子系统,购买医疗专用的医院管理系统(简称HIS系统)。
2004年,门诊旧收费系统正式结束使用,新HIS系统开始运行,病人持IC卡就诊;门诊医嘱由医生录入完成,门诊收费员就不需要再估价(药品、医技项目)、录入病人费用,门诊收费处的排队现象也得到缓解。
2010年,医院数字化、信息化进一步发展,门诊预约就诊的模式开始出现,第三方预约公司开始进入医院推广新的就诊理念;门诊叫号系统开始建设,门诊开始引进自助设备,但初期的预约数据没有真正导入统一号源池中,预约实际功能没有达到,同时患者预约就诊习惯远远不足,因此预约率非常低;随着信息化不断完善,门诊预约管理平台日趋成熟,门诊患者预约就诊人次逐年增加。
2011年,门诊量不断增加,由门诊部和药学部牵头,启用药房排队叫号系统,采购了多台排队取号机,和HIS系统对接,病人取号后,信息便传到摆药终端,自动打印药单,病人无需排队,静待几分钟后凭小票便可领取药品,有效地改善了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同年,信息中心升级LIS系统,门诊实现检验报告的自助查询及打印功能。
2014年,门诊部积极参与东海院区的建设筹备工作,负责诊室投入使用前的一切准备,包括家具、信息,总务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并在2015年启用部分诊区。
2017年开始,门诊信息化建设每年都有新的突破,新一代的自助设备投入使用,门诊预约叫号系统进一步升级,增加了诊室外面的二级候诊的液晶显示器,付款缴费方式也已经实现完全自助式,患者可以通过手机端完成几乎所有的就诊流程,缴费无需人工窗口排队;同时迷你机,多功能自助机遍及各楼层各诊区,方便患者使用。2019年,门诊实现诊间医师工作站直接医保结算,2020年,门诊实现手机公众号上申领电子就诊卡的无卡就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