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与党建工作
1952年11月建立中国共产党晋江专区第二医院支部委员会,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由副院长刘益顺担任。当时医院人员调动相对频繁,除部分调入人员系党员干部外,院党支部也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在院内培养和发展新党员。1956年2月,中国共产党晋江地区委员会(以下简称“地委”)作出加强对知识分子领导的决定,成立了以地委副书记许集美同志为组长的晋江地区知识分子问题领导小组,重视使用和发展高级知识分子入党。当年全院被认定的高级知识分子有8人,经过党的培养和个人志愿,王兆惠、康琼香、叶神嘏三位医师及多名年轻护士先后于1954年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3月全院职工150人,共有中共党员12人,其中行政人员7人、技术人员5人,共青团员37人;1955年12月,全院职工170人,共有党员17人,占比10%,其中行政人员9人、技术人员8人,共青团员49人。1956年医院评选11人为福建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58年医院被评为福建省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叶神嘏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卫生部授予叶神嘏卫生医药技术革命先锋奖及奖章。1959年医院又一次被评为福建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并有6人被评为福建省先进工作者。1960年医院再次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王兆惠作为代表出席全国文教卫生系统群英会。此后,党员人数进一步增加,至1969年1月,全院共有党员18人,1969年共有党员34人;1973年全院医务员工322人,共有党员34人。
“十年动乱”期间的1967年2月的夺权运动,医院党支部和行政部门受冲击破坏,院务由群众组织管理,1969年2月医院成立革命委员会,院务和党务由医院革委会负责。1970年3月成立医院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其与革委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院务和党务由核心领导小组负责,以加强党对医院的全面领导。1970年8月,医院设立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门诊、支农门诊、病理检验科、放射科、手术供应室及后勤等10个科室的革导组,革导组由一名负责人及成员若干人组成,科务由革导组负责。1972年4月医院恢复成立中共党支部,医院革委会的设置则持续到197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