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新技术、新项目

七、临床新技术、新项目

医院自创办以来就以外科手术擅长,在区域内有较高的影响力,1973年医院整建制划归福建医科大学后外科手术更有突飞猛进的发展。1997年普外科和耳鼻咽喉科在全院率先开展腹腔镜和鼻内镜手术,此后,以内镜手术为标志的微创外科技术短时间内在医院得到快速地发展,目前内镜手术几乎涵盖所有外科系统的二三级学科。而以电子软镜、现代影像技术(如放射、CT、彩超、DSA)引导下的呼吸道、消化道、心脏、心脑大血管、冠脉等的介入性检查治疗更是在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内科系统及部分外科专业广泛的应用,使医院及科室的品牌得到发扬光大。此时期各个科室每年都开展许多新技术和新项目,医疗技术水平整体处于省内领先或先进,呼吸介入等诊疗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十三五”期间,按照“急重难、高新特”的建设思路,大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及临床服务能力,开展289项新技术、新项目。现选取各科开展的有代表性的新技术介绍如下。

(一)普通外科

1980年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以及甲状腺癌、乳腺癌根除术及应用疝囊壁修补内环治疗腹沟疝等。1986年10月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联合成立肝胆外科诊疗中心,开展肝癌手术治疗,特别是肝中叶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达300例。超声引导下双介入法,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皮下全埋入式灌注法为省内首用。开展肝癌手术切除400例,居省内领先地位。光动力作用治疗法为国内领先。开展生物导向治疗、胆总管下端扩张术、综合治疗法、胰腺囊肿介入治疗。进行围术期免疫功能研究、胆石症微量元素分析。开展门脉高压症高速切式断流术为国内首创。省内首次应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1997年开展应用吻合器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完成2例外耳再造。2000年开展应用聚能刀治疗肝癌、无张力疝修补术。2001年开展腹腔镜手术。2002年开展咬肌血管瘤周围离断加瘤体绑扎术、唇裂解剖复位修复术、集束电极射频在中晚肝癌的临床应用。2003年运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全头皮撕脱回植、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开展全系膜直肠切除(TNE)在低位保肛手术的应用。2007年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断流术联合限制性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2013年开展福建首例变性手术。

(二)肝胆外科

1986年开展肝中叶切除、导管介入治疗、皮下全埋式输注法、光动力法等国内、省内先进方法;1987年开展肝癌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在全省属于领先水平;开展了肝癌免疫功能研究、胆石症微量元素分析、门脉高压高迷切式断流术等国内领先技术;开展泉州市第一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991年,进行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癌的治疗。开展经皮超声引导瘤内注射化学药物(无水酒精、醋酸、热生理盐水)治疗肝癌;经皮激光动力学治疗肝癌;经皮超声引导射频、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经皮门脉穿刺栓塞治疗肝癌;近年来,着重于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如经皮经肝胆管碎石取石术(PTCSL)方法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数字胆道镜(spygrass)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及胰管结石、荧光腹腔镜下的肝切除术、腹腔镜下胰腺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下全脾或部分脾切除术,肝肿瘤冷冻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等。

(三)胃肠外科

开展完全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三角吻合术(毕Ⅱ、Roux-en-Y)及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Overlap)(包括脾门淋巴结清扫)、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等胃肠肿瘤微创手术;其中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脾门淋巴结清扫、保留功能的近端胃切除及双通道吻合、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超低位切除吻合术、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等术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开展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性三野清扫术、膜解剖食管癌根治术、回结肠代食管术、食管癌术后胸腔胃癌根治术,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等。

(四)甲乳外科

开展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消融术及乳腺肿瘤切除;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癌根治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乳腺癌诊断和综合治疗,开展乳房腔镜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保乳手术,乳腺肿物微创旋切、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背阔肌、带蒂或游离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背阔肌、带蒂或游离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创面修复。

(五)整形外科

开展唇腭裂整形修复术、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全头皮撕脱回植、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耳轮脚前上方颞浅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全耳、自体肋软骨全耳再造术等。

(六)骨科

20世纪90年代末期,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脊柱外科矫形技术,即哈氏棒手术、卢克手术、Zielk技术、CD技术等。在闽南地区率先开创了治疗脊柱侧凸、脊柱后凸、脊柱骨折、脊柱肿瘤和强直性脊柱炎等。近年来,重点以微创脊柱外科为突破方向,先后开展了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腰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S-TLIF)、微创腰椎前路融合术(MIS-ALIF)、经皮椎间孔镜、经皮椎板间镜、颈椎后路内镜下颈椎椎间孔镜(Keyhole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胸椎黄韧带骨化内镜下切除术、微创经皮内镜下腰椎融合术(PE-TLIF、PE-PLIF)等多项省内领先微创术式。2019年开展福建省首例“天玑”智能机器人辅助脊柱矫形手术。关节专业开展人工关节置换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稳步发展,开展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手术,适用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髋关节炎,股骨头、颈或髋臼肿瘤,以及累及膝关节的退变性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后遗的关节破坏、大面积膝关节软骨坏死等疾病。20世纪90年代初,创伤骨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带锁梅花髓内钉这一微创治疗骨折的新技术。进入21世纪,在闽南地区率先采用了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复杂性股骨粗隆部骨折和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2004年逐步开展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2005年之后省内首批开展闭合复位髓内钉技术。

(七)眼科

20世纪70年代,开展垂直斜视矫正术,眼睑、眼眶整形,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985年,开展巩膜硅胶外加压术+硅胶带环扎术治疗视网膜脱离;肌肉边缘切开术+拮抗剂圈套折叠术矫正斜视;1990年,开展肌腱松解术联合拮抗剂圈套折叠术矫正斜视;1995年,开展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术;1996年,在福建省率先开展青光眼引流性植入物(molteo引流器)手术,开展了青光眼krupin引流阀和Ahmed引流阀植入手术,开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000年,开展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治疗眼球摘除术后眼窝及上睑凹陷畸形;2011年,科室全面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017年,开展超乳联合散光人工晶体植入术。

(八)耳鼻喉科

开展下咽颈段食管癌联合根治术+胃代食管胃咽吻合术、气管肿瘤切除术、鼻-颅交通瘤切除术、经颅面神经梳理术、经筛眶蝶联合径路视神经减压术、各种口腔颌面头颈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包括游离皮瓣在内的各种皮瓣修复及功能重建、人工耳蜗植入、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头颈晚期肿瘤切除+颈内动脉切除、头颈胸等多脏器钢筋穿通伤、DSA颈动脉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外伤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蝶窦侧壁段)、前中颅底侧颅底手术、喉全切除术后人工发音钮植入发音重建术、与神经外科合作开展鼻内镜下经蝶窦垂体肿瘤切除术、额窦后壁脑脊液鼻漏;改良腭咽成形术,二氧化碳激光微创手术,耳内镜及显微镜下中耳人工听骨重建等。

(九)妇产科

1973年采用指板提管、输卵管抽心包埋法,对节育女性施行输卵管结扎术。1977年,林笑治、廖美红迎用带蒂阴唇皮瓣改良阴道成形术。1976~1977年该院应用更新霉素治疗妇科恶性肿瘤。1978年,林笑治等在叶神嘏指导下,开展腹膜外剖宫产术。1994年,对子宫肌瘤手术治疗467例进行分析,又开展巴氏腺脓肿穿刺及硬化治疗。次年,该院开展刮宫后子宫内膜粘连的诊断与治疗。1996年,该院开展慢性盆腔炎的物理治疗。2002年完成首例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2005年泉州首例四胞胎顺利分娩;开展无痛人流手术、宫腔镜和阴道镜的各种检查检查和手术。2015年完成福建省首例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开展DSA介入下子宫动脉灌注MTX+栓塞术治疗瘢痕子宫的瘢痕处妊娠、B超介入下治疗异位妊娠。

(十)生殖医学

2006年,获夫精人工授精资质,成为泉州首家开展该技术的医院。2013年,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2015年4月,通过省卫计委关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的筹建申请。2016年6月,获得国家卫计委关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试运行资质;同年10月20日,开展首例“试管婴儿”取卵手术。2017年7月15日,生殖医学科首例试管婴儿诞生。2017年12月,获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正式运行资质。

(十一)神经外科

开展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和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大部切除术、显微镜及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鞍结节巨大脑膜瘤全切除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和DSA下封堵术、脑干肿瘤切除术、海绵窦区肿瘤切除术、视神经损伤及眶尖综合征显微减压术、颅内静脉窦血栓取栓术、动脉内溶栓术、脑胶质瘤术后超选择性动脉内化疗术、听神经瘤切除术、神经内镜辅助下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微血减压术、眶上锁孔入路颅咽管瘤手术,经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三脑室肿瘤切除术、脑干上颈髓内神经节细胞瘤切除术、巨大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经静脉入路栓塞颈动脉海绵窦瘘,急性大脑中动脉和椎基底动脉栓塞介入取栓术及溶栓术、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脑桥小脑角区胆脂瘤切除术、立体定向引导下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脊髓电刺激治疗微意识状态(植物人促醒)等。

(十二)泌尿外科

1980年,开展的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为省内首家,国内前列。1987年,开展142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经验在全国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报告,当时例数居全国第三位。1980年,开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984年,开展膀胱再生术。1989年5月,开展体外冲击波碎石。1991年,开展自体大隐静脉尿道括约肌成形术治疗外伤真性尿失禁。1992年,开展腹壁可控回肠尿囊造口术治疗全膀胱切除术后的尿流改道。1997年,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割术。1998年,开展前列腺癌根治术。2001年,开展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治疗肾癌腔静脉瘤栓。2002年,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开展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原位膀胱重建术。2003年,开展阴茎离断伤阴茎再植术。2005年开展输尿管镜及经皮肾镜碎石治疗。2006年,开展首例尿动力学检查。2010年,开展了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及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2012年,开展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2013年,开展了输尿管软镜碎石。2016年,开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2018年,开展激光汽化结合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处理高危前列腺增生。2019年,开展经血管血卟啉诱导照射光动力治疗膀胱癌。

(十三)心胸血管外科

开展胸腔镜肺、纵隔、胸腺及食管肿瘤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侵犯大血管的肿瘤切除一期人造血管移植、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体外循环直视下心脏手术、内镜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DSA下主动脉内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外循环下心内直视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冠状动脉左主干高度狭窄病人的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十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1984年,开展支气管镜检查技术。1988年成立呼吸内科专业组,并开展高频喷射呼吸机;1994年,开展肺通气功能检查、气道蒸馏水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开展经支气管肺组织活检术,成功诊断了弥漫性淋巴组织样间质性肺炎、结节病等少见病。1995年,开展经皮肺穿刺术、经皮纵隔穿刺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有创机械通气。1998年,在国内较早开展支气管镜下支架植入术等新技术。1999年,率先在省内开展经支气管镜纵隔及肺针吸活检术(TBNA)。2000年,在国内首创“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技术;同年,率先在全省开展无创伤性机械通气技术。2001年,率先在省内开展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气道狭窄。2003年在全省较早开展多导睡眠监测技术、持续正压通气(CPAP)自动滴定及治疗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技术。2006年,率先在省内、较早在国内开展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刀、高频电圈套器及氩等离子凝固器治疗以及经皮胸部肿瘤放射离子植入术,开展大型肺功能仪检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新技术。200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支气管镜下等离子射频治疗、经皮胸部肿瘤微波治疗。2010年,率先在省内开展荧光支气管镜检查、经支气管镜放射离子植入等技术,应用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技术成功治疗了黏膜下毛细血管瘤及毛细血管扩张、良性气道狭窄等。2011年,率先在省内开展内科胸腔镜术、窄波成像支气管镜检查等新技术。2012年,在较早在国内、率先在省内开展内科肺减容术(单向活瓣支架植入术)、支气管硅胶塞封堵治疗难治性气胸、硬支气管镜检查,较早在省内开展右心漂浮导管植入术、大容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等。2013年,率先在省内新开展支气管镜下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良性气道狭窄等新技术。2014年,较早在国内开展支气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虚拟支气管镜导航技术、支气管镜超声技术。2015年,在国内首创呼气末二氧化碳探查下难治性气胸封引流支气管技术并首次在国际上建立了该技术的方法学,率先在国内开展机器人三维靶向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诊疗技术,较早在国内、率先在省内开展热成形术治疗难治性哮喘。201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预置球囊防治支气管镜相关大出血等新技术。2017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房间隔封堵器(支气管封堵支架)治疗咯血,首次在国内开展并报道硅酮支架取出术、智能容量保证压力控制模式(iVAPS)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俯卧位通气在RICU中的应用等新技术。2018年,开展房间隔封堵器治疗支气管瘘、980激光机在肺部疾病的介入治疗、半导体激光光动力在介入肺脏病的应用、重组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经支气管镜蓝宝石半导体激光治疗技术。2019年,开展磁导航定位系统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多中心临床试验,开展房间隔封堵器治疗支气管瘘及难治性气胸、支气管塞在大咯血的应用,开展体外肺膜(ECMO)、床边血液净化、PICCO监护等。2020年,开展电磁导航与数字移动X线整合系统介导的支气管镜导航技术、LungPro导航支气管镜下治疗巨大肺大泡。

(十五)消化内科

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肝组织穿刺术、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与放射科合作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术及栓塞术。1980年开展第一例胃镜检查。1986年开展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支气管镜检查。1990年开展内镜下取异物、内镜下止血术、息肉切除、消化道支架置入和消化道狭窄Savary-Gilliard探条扩张术等;进入21世纪后开展彩超引导下肝组织、胰腺组织穿刺术等技术,2017年开展食管测压及24小时食管酸-阻抗监测,2008年开展胶囊内镜工作。现可开展绝大多数三、四级内镜下微创手术(如内镜下各种止血术,消化道支架置放术、黏膜剥离术、黏膜隧道技术,胶囊内镜、超声内镜诊治、ERCP)。

(十六)神经内科

开展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和神经外科联合开展颈静脉血管内溶栓和取栓术,设立癫痫和眩晕专病门诊。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传统强项,获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认证“高级卒中中心”“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和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常规开展急性脑梗死静脉或动脉溶栓、脑血管造影、血管内治疗等,2020年成功开展泉州市第一例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手术。

(十七)血液内科

开展首例血浆置换及免疫吸附新技术。应用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新技术、成功地治疗难治性继发性骨髓衰竭症,病人造血功能重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分化综合征急性细胞白血病并小脑出血、脑疝,同时并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标志着血液内科对白血病等危重病的诊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开展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完成1例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2例自体干细胞动员治疗终末期肺气肿。开展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血管病。开展1例自体脂肪干细胞颈内动脉注射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近年来开展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难治复发性白血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开展血浆置换及血液灌流新技术治疗高球蛋白血症,开展医护联合输液港及上臂港植入术等。

(十八)免疫内科

应用传统DMARDs/小分子DMARD及 TNF-α抑制剂、CD20单抗、IL-6拮抗剂等生物制剂,配合血浆置换及免疫吸附等技术联合、多靶点治疗,抢救了狼疮危象、重症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综合征、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合并感染、弥漫性肺泡出血、重型药疹、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血栓性微血管病等大量重症、疑难病例。与ICU协同创新平台共同救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急危重症;与药学协同创新平台进行多种耐药基因检测、硫唑嘌呤和别嘌呤醇严重不良反应易感基因检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易感基因检测等。

(十九)内分泌科

诊治了大量危重症及疑难或少见病,如卡尔曼(Kallmann)综合征、MEN2、普拉德-威利(Prader-Willi)综合征、淋巴细胞性垂体炎、肾上腺危象、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纤维性骨营养不良(McCune-Albright)综合征、利德尔(liddle)综合征、17α-羟化酶酶缺陷症等。

(二十)肾内科

开展 CRRT、血浆置换、免疫吸附、血液灌流、人工肝及透析血管通路手术等,套管针腹膜透析新技术处于省内领先,开展尿毒症甲旁亢全切+前臂种植手术、人工血管内瘘、高位内瘘等高难度内瘘手术、双膜血浆分离、特异性免疫吸附、血脂分离等。

(二十一)心血管内科

80年代率先开展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术。1990年在泉州地区率先开展了心脏彩超的检查工作,开展了经食管心脏调搏术诊断和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工作。1998年在放射科胃肠机下开展心血管介入工作,完成了临时起搏器及永久起搏器的植入手术;开展了经胸监测下的室间隔、房间隔及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2003年开始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永久起搏器置入术。2004年开展了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2005年开展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006年开展了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2009年率先开展了经腋静脉径路植入起搏器。2010年开始开展了慢性闭塞性病变前向介入治疗等复杂病变的介入手术。2012年对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室再同步化(CRT/D)治疗,即植入三腔起搏器。2014年开展经食道超声及其监测下左心耳封堵术。2016年开展慢性闭塞性病变的逆向介入治疗和钙化病变的旋磨治疗。2017年开展了左心耳封堵术治疗,在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Carto3)指导下开展了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手术。2018年开展了QFR指导下的冠脉介入治疗。2018年设立心肺预防与康复中心,开展院内I期康复、Ⅱ期康复,并指导患者进行院外长期家庭Ⅲ期康复,其中心脏I期康复为省内率先开展单位,Ⅱ期心脏康复方面,常规开展心肺运动试验与运动康复训练。2019年开展了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开展了希氏束、左束支区域起搏手术。2020年成功为一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检查(OCT),并在OCT指导下成功完成冠脉支架植入术,开展心房颤动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的一站式治疗。心衰中心开展有创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右心漂浮导管、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CRT/ICD植入、心肺运动试验等技术。

(二十二)口腔科

口腔内科开展预防、窝沟封闭、氟保护等防龋治疗,牙周病的预防、系统治疗与维护,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牙齿美白、美容修复和口腔黏膜病的诊治。口腔颌面外科开展齿槽外科手术、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治、颌面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颌面部外伤的急诊处理。口腔修复科开展全冠、贴面、嵌体修复,开展活动义齿、精密附着体和全口无牙颌义齿修复等。口腔正畸科开展儿童颌骨生长发育畸形的早期引导性矫治,青少年及成人各种牙颌面畸形固定矫治和隐形矫治技术。口腔种植引进欧美先进种植系统,开展各类牙列缺失、缺损的种植修复技术。

(二十三)儿科

2000年,首次开展彩超引导下肾脏穿刺术。2012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成立。2014年,开展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2015年,开展早产儿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2020年,开展高危早产儿脐静脉穿刺置管术,开展高危新生儿脑电图aECG监测技术。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等多种危重新生儿例数逐年增加,出生体重不足100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率显著提高;开展彩超引导下儿童肾脏穿刺活检等技术。开展儿童矮小症门诊、儿保门诊等。

(二十四)重症医学科

形成了以重症创伤和重症产科两大特色病种为主导,以营养支持、PICCO监测、血栓弹力图、血液净化技术为依托的发展格局。2011年,开展腹腔压力测定技术,腹腔开放和巴氏补片临时关腹技术,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技术,伺服型气道湿化技术(省内领先),开展并实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路径(国内领先)。2012年,开展磁力导航引导空肠营养管的放置技术(国内领先),联合或序贯血液净化治疗,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消化道造影CT检查技术,CT引导的腹腔脓肿穿刺引流技术,黎氏双套管主动引流技术。2013年,开展胆红素吸附技术,消化液回输技术。2014年,开展血栓弹力图技术,经鼻高流量氧疗技术(省内领先)。2015年,开展跨肺压监测技术(省内领先),DNA免疫吸附技术,成立了呼吸治疗团队,在短期内迅速改善了气道管理的水平。2016年,开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2017年,开展肺扩张技术,气道廓清技术,体外膜肺技术,体外膈肌起搏技术,引进物理治疗师,开创了重症医学科呼吸治疗和物理治疗齐头并进的重症早期康复特色。2018年,开展筛网雾化技术,说话瓣膜技术。2020年,开展能量代谢监测技术,功能残气量测定技术。

(二十五)急诊科

参与“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为挽救高危胸痛、卒中患者的生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9年4月由急诊科主导、联合多学科在东海新院区成立“创伤中心”,通过组建多学科创伤救治团队,最大限度地实现危重创伤患者救治的“黄金1小时”理念,提高严重创伤病人的救治水平,成为医院急诊科建设的一大特色。

(二十六)中医科

20世纪70年代,在传统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医药配合西药静滴控制急性病症的先河,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的重要探索。80年代,中医科专门成立青草堂,“龟苓散”成为院内名方,成立了针灸门诊。90年代,重点突出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在消化道疾病中的清除作用,泌尿系统方面重点观察蛋白尿、尿毒症的中医疗效,以及脑梗死、脑出血等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进入21世纪,病房收住病人包含肺炎、脑梗死、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消化系疾病、肿瘤、康复等多个病种。近年来,摸索出一套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独特模式,重点在肿瘤放化疗增效减毒、肿瘤康复、中医微创诊治、中医药抗转移、抗复发等领域强化中医药、针灸等手段的优势,推广肿瘤绿色治疗的理念。先后开展了独有的诸如揿针、中药穴位贴敷、火罐、天灸罐、耳穴、中药面膜、中药熏洗浸泡、中药灌肠等增效减毒的手段,以减轻放化疗所致的众多严重毒副反应。

(二十七)皮肤科

1985年,开展小功率二氧化碳激光以及包皮环切手术等。1994年开展皮肤良性浅表肿物治疗。1997年,率先在福建省开展皮肤外科(体表肿物切除、机械磨削术、酒渣鼻切割术、腋臭小切口剥离搔刮术、白癜风表皮移植术)和美容外科(化学剥脱术、重睑术、隆鼻术、眼袋矫正术)等。2001年率先在福建省开展粉刺针清、面膜倒模、冷喷冷敷、超声导入等皮肤美容护理。2007年率先在福建省开展皮肤光动力疗法,用于治疗尖锐湿疣、重度痤疮等感染性疾病以及浅表皮肤肿瘤的治疗。2008年省内首家引进意大利微晶磨面机,用于治疗浅表色素性疾病、凹陷性瘢痕等。2011年,开展色素性疾病激光、点阵激光、光子嫩肤、红蓝光治疗等。2013年,开展果酸美容治疗等项目。近年来,开展包括有(无)创皮肤检测:VISIA、皮肤超声、北京德迈特皮肤影像诊断系统。损容性皮肤病及皮肤年轻化的光电治疗:韩国德玛莎水光注射仪、无针高压注射技术、气压冲洗机。美国Candela595nm脉冲染料激光Vbeam Perfecta和 Gentle YAG 长脉宽1064nm、黄金微针射频点阵、英国欧美娜LED红蓝光治疗、中科超短波舒敏治疗仪、LED黄光治疗仪、超分子控缓释型水杨酸、复合酸焕肤治疗、气压冲洗机;欧洲之星火凤凰等。开展新术式:嵌甲沟槽甲板法用于纠正嵌甲、肿瘤Mohs手术。2017年以来先后开展过敏性疾病专病门诊、痤疮专病门诊、皮肤肿瘤MTD门诊、毛发专病门诊。

(二十八)康复科

开展银质针、小针刀及浮针疗法治疗各种痛症,温针灸治疗骨病,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龙氏正骨调整脊柱骨关节错位,意大利整骨、美式整脊调整骨盆旋移症,针刺运动疗法治疗骨关节病、中风等疾患,埋线疗法治疗减肥,石氏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腹针治疗各种痛症、中风偏瘫;火针治疗关节痛;热敏灸治疗风寒湿痹症、胃脘痛;挑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及顽固性痛症、三伏灸冬病夏治、放血治疗甲亢相关性眼病等。

(二十九)放疗科

1992年,设置加速器室。1993年9月,率先在闽南地区使用直线加速器实施肿瘤放射治疗;1994年,应用“后装”-远距离放射治疗妇科肿瘤病人。2001年,成立光子刀放射治疗中心。2007年,开展等中心治疗照射技术,开展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2009年,开展3D-CRT技术。2015年,陆续推广应用3D-CRT,IMRT,IGRT精确放疗技术。

(三十)麻醉科

20世纪90年代,完成了很多高危疑难复杂手术麻醉病例,如提出保留自主呼吸用于小儿气道异物,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行胸科手术麻醉等,独立开展心血管手术麻醉、骨科手术麻醉、肝胆外科手术麻醉、耳鼻咽喉科手术麻醉、妇产科手术麻醉,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等。各种麻醉技术如硬膜外麻醉、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椎管内麻醉联合全麻、各种神经阻滞及神经阻滞联合全麻,以及有创操作和监测,如各种入路的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盲探经鼻经口气管插管技术等都得到广泛开展。2013年,开展漂浮导管置入技术。设立疼痛门诊。2016年,首台麻醉B超机投入使用,开展彩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及深静脉穿刺术等可视化技术。

(三十一)超声医学科

1983年配置首台B型超声诊断仪。1991年,开展超声引导下三重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1999年,开展第一例经阴道彩超技术。2005年,开展第一例超声造影。2008年,开展第一例三维彩超。2010年,开展第一例胃肠超声造影。2012年,开展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2016年,开展三维阴超检查。2017年,开展第一例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2018年,开展首例盆底超声检查。目前超声医学科形成介入性超声、妇产科超声和肌骨超声为特色的七大学科群,如介入性超声在国内率先开展或较早开展项目有肝癌的超声微无创治疗,浅表器官肿瘤的超声微无创诊疗,妇产科超声微无创诊疗,全身各部位和脏器囊肿或脓肿超声引导穿刺引流治疗,在省内较早开展超声引导经皮肾镜造瘘取石或碎石,探讨纳米粒子催化肿瘤消融的疗效等;在国内率先开展超声引导经皮胆管造瘘肾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等新技术;开展超声引导经皮复合式冷冻消融肺癌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超声吸引刀切除乳腺良性肿瘤。妇产科超声在国内率先开展项目有胎儿先心病和颅脑畸形的超声诊断,胎儿缺氧的早期准确诊断及早期干预,产前超声系统筛查及针对性检查,胎儿小脑及小脑蚓部畸形产前诊断,颅脑畸形的超声产前诊断,羊水穿刺和脐带血穿刺,染色体检查和基因筛查,四步检查法评估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在省内率先开展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等新技术。

(三十二)病理科

1983年,开展胃镜活检病理。1988年,开展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光镜)检查,开展细针浅表肿物穿刺术及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并建立细胞室。1989年,省内率先开展多学科联合胸腔肿瘤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1992年,开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辅助病理诊断,为全省第5家、泉州市首家开展的新技术。1994年,开展骨髓病理诊断。1996年,开展术中冰冻诊断。2003年,成功完成系统尸解和病理分析报告,这是时隔40年后尸解工作“零”的突破。2006年,开展妇科液基细胞学检查。2009年,开展荧光免疫原位杂交(FISH)检测技术,开展原位杂交检测HPV及沉降式液基细胞学技术。2010年,全市率先开展Her-2基因检测及BCR/ABL,PML/RARA,AMLI/ETO融合基因检测(FISH)。2012年,在全市率先开展新技术HPV E6E7mRNA检测。2015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异地实时术中冰冻快速病理诊断,开展细胞DNA倍体分析辅助细胞学诊断。2016年,开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2019年,开展错配修复蛋白MMR免疫组化检测。

(三十三)检验科

1975年开展尿蛋白、尿蛙试验、梅毒试验等。1980年开展非蛋白氮、肌酐、葡萄糖、二氧化碳测定。1982年开展生化(肝功能,三酸甘酯)、 HAA、AFP、对流免疫扩散。1986年引进全省第一台生化分析仪。1995年开展了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抗核抗体检测。1987年购置液体闪烁器、γ-计数仪、低温离心机及辅助设备创建内分泌实验室,开展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轴项目的检测,成为闽南地区第一个内分泌实验室。1988年建立细胞遗传实验室,从事外周血染色体检测。1999年新方法血型物质的检测Rh(D、C、E)、M、N和用于移植手术的HLA一类、二类138种抗原物质测定;2004年在泉州率先开展对白血病的瘤细胞分离技术。2008年建立标准HIV实验室。2009年开展了DDG分析,建立产前筛查实验室;2015年1月1日,成立东海院区检验科;2016年率先在本地区开展开展抗缪勒氏管激素(AMH)检测,进行羊水染色体的预实验工作。2017年7月获得产前诊断资质并开始试运行;2020率先在泉州地区开展了血清学早中孕联合筛查。2020年2月26日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三十四)CT/MRI室

1992年引进全身单排CT机。1996年9月核磁共振室正式开机工作;2001年引进双螺旋CT机;2010年引进西门子双源CT,新开展了动脉CTA成像检查、周围血管CTA成像检查、冠脉CTA检查、双能量结石分析、双能量痛风分析、肺结节分析、肺实质分析、CT仿真内窥镜检查、CT灌注成像等检查技术;2013年引进了GE 1.5T磁共振,开展了磁共振扩散和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胎儿及孕妇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胰胆管水成像(MRCP)、尿路水成像(MRU)、内耳水成像、心脏功能成像、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等诊疗技术;2015年,东海院区引进了第一台GE 16排CT;2018年,东海院区引进Philips 3.0T超导磁共振;2019年,东海院区引进Philips 256排ICT。

(三十五)放射科

1986年购置岛津拍片机及胃肠机;1996年购置第一台自助洗片机柯达M35。1998年开展介入诊治术、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和食道癌放疗术后狭窄的扩张及内支架放置术、脑血管造影。1999年开展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术、血管性介入诊疗术、非血管性介入诊疗术;2002年购置高频的乳腺机。2003年引进第一台DSA(美国GE),成立介入治疗中心。2008年购置第一台飞利浦DR,全自动直接成像传输。2013年购置三维数字化乳腺摄影系统,开展乳腺三维数字摄影、全身骨密度骨骼成分分析及介入诊疗。2017年开展乳腺钢丝定位技术,前列腺增生症的介入栓塞术、门脉癌栓支架+放射性粒子条植入、子宫肌瘤及子宫肌腺症的介入栓塞术、输卵管积水的输卵管介入栓塞术等。

(三十六)核医学科

1981年开展肝、脑等脏器的核素扫描检查,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开展甲状腺激素、甲胎球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的超微量检测工作。2009年开展“99Tc-MDP(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甲亢性突眼”。2001年在泉州率先开展14/13C呼气试验检测胃幽门螺杆菌。2012年,开展“诊断级CT核医学显像图像融合技术”。2012年购置SPECT/CT,相继开展了全身骨显像、肾动态显像、甲状腺/甲状旁腺显像、异位甲状腺肿显像、异位胃黏膜或肠出血显像、肝胆动态显像、肺灌注显像、心肌灌注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脑脊液显像、淋巴显像、乳腺癌前哨淋巴显像、甲状腺结节亲肿瘤显像和唾液腺显像等影像检查工作。2013年,开展“乳腺癌术前前哨淋巴结显像”。2016年,开展了“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深度校正在GFR测定中的应用”“14C联合胃蛋白酶原等血清标志物在胃功能评价和胃癌预测上的应用”“甲亢碘-131治疗妇女孕期甲状腺功能评估研究”和“尿碘测定在甲亢碘-131治疗和甲状腺疾病孕期管理中的应用”。2017年,开展了电化学发光法高敏肌钙蛋白测定在急性胸痛诊疗中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开展甲亢放射性碘治疗,近十余年来陆续开展了皮肤瘢痕的32P敷贴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89Sr的治疗,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和转移灶治疗,“云克”治疗突眼和类风湿关节炎等项目。

(三十七)中心实验室

1999年成立科研中心,挂靠检验科。2012年,成立中心实验室。2018年,成立临床分子诊治研发中心。2012年开展EB病毒抗体检测、β2糖蛋白检测、地中海贫血检测和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完成公共实验室建设,开放14位独立实验工作台。开展科学研究检测平台,提供体外细胞培养;组织标本DNA、RNA提取;RT-PCR、定量PCR分析;ELISA检测;Western Blot分析;蛋白组学分析;流式细胞检测;冰冻组织切片、免疫荧光分析及免疫组化检测等平台。2013年,率先开展肿瘤的靶向基因检测。2015年增加ALK-EM4融合基因、Ckit、PDGFa基因检测项目。2016开展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及Cobas CT/NG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等项目。2017年开展SAT-RNA磁珠提取恒温扩增检测技术,甲基化检测等新技术。2018年开展地中海贫血新技术、人TH1/TH2检测技术。2019年开展阴道微生态、人Treg、TH17检测。2020年开展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自身免疫病抗体全套、脂质组学检测、代谢组学检测。

(三十八)护理

在输液、深静脉置管技术、包括各种外科造口、压疮在内的伤口换药技术尤有成效。

(三十九)关键诊疗能力建设

近年来,医院按照“急重难、高新特”的建设思路,大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及临床服务能力。大力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症产科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肿瘤综合诊治中心、创伤中心、大咯血多学科救治协作平台建设。推进“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胸痛中心建设。成立以RICU气道管理为中心、由急诊科、CT室、放射介入、胸外科、手术室共同组成的“大咯血救治协作机制”,成功抢救了一大批大咯血患者。以“产科医学中心”医联体为载体,推动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步伐。高级卒中中心实行多学科诊疗模式,开展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或动脉溶栓、全脑血管造影、支架取栓、颈部血管支架置入术、血管成形术、动脉瘤夹闭或栓塞术、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等关键技术。创伤中心最大程度的实现危重创伤患者救治的“黄金1小时”的理念,有效加强创伤病人的管理和提高救治能力。建设“肿瘤综合诊治中心”,推动肿瘤相关学科的体系建设,加快肿瘤诊治前沿技术能力建设,提升肿瘤早诊早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