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科研
(一)教学
放射科每年接收来自福建医科大学及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还有福建省卫校、漳州卫校及其他省外高校等实习生超过50名,对各院校实习生进行入科教育,宣讲并落实《放射科实习生教学管理制度》;每周安排2次科内学习,经常检查实习生的工作、学习情况,形成良好的实习氛围。
放射科为国家级规培基地,每年接收影像规培及其他专业规培生数人,每周开展2次业务学习并让规培生参与科内讲座,形成良好氛围。
放射科每年接收泉州各县级市等进修生超过10名,并参照规培生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参与科室业务学习,针对个人进修的内容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达到进修的学习目的。
蔡思清主任研究生黄顺发获2018—2019年度“优秀研究生”称号,研二、研三共3位学生均获一等奖学金。
(二)住培(专培)
住培工作取得很好成绩。蔡思清为住培基地主任、赖清泉为教学主任,基地目前容量16人,但教师有18人,故拟扩容至18人住培容量。
在“博莱科杯”第二届福建省影像规培生技能大赛上,放射基地规培生参赛团队荣获冠军,实现二连冠。
(三)科研
2002年1月,乳腺诊疗团队开始使用意大利高频的乳腺机,经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临床科室的高度认同,逐渐积累病例撰写论文,建立学术影响力。蔡思清从福建省医学会乳腺学组副组长到组长到中华医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期间乳腺影像团队发表SCI、CSCD论文20多篇。
2002年1月,骨密度DMs(法国生产)安装使用,骨质疏松诊疗团队开启医院骨质疏松的诊疗。由于当时对于骨质疏松认识不足,整体检查数量比较少。但骨密度室严格管理,狠抓质量控制,2017年,取得骨密度测量(DXA)质量控制合格认证,成为福建省第一家获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颁发的质量控制认证铜牌。2013年5月,放射科再次购置美国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仪,型号DISCOVER-A为当时顶级配置,拥有所有的软件功能,检查人数一年的检查量赶上过去10年的检查数量,骨质疏松诊疗团队积极撰写论文,研究设计椎体骨折评估(VFA)、髋部结构分析(HSA)、身体成分分析以及影响骨代谢药物对骨密度以及椎体骨折率的影响,近年发表SCI以及CSCD论文80余篇,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
1989年1月,放射科开始开展介入诊断与介入治疗。由原先防护较差且机器较简陋胃肠机开始做介入诊疗发展至如今具有防护好、图像清晰的大型DSA机,由单人操作做介入发展至今组成一个介入团队。2020年12月6日,放射科介入病房开张,从此开始有自己管理的介入病房;2021年4月19日,东海放射介入门诊开诊,从原有肿瘤化疗栓塞术发展成对各种良恶性肿瘤及血管病变的介入诊疗、肝硬化及门脉高压TIPS术、粒子内照射治疗、空腔脏器狭窄的成形术、胆道疾病和妇产科疾病等介入性综合治疗等,开展的各种介入诊疗项目均取得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人员的肯定;2019年,放射科取得“子宫输卵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及“中国妇儿介入联盟常务理事单位”;2020年,放射科成为中国出血中心联盟理事单位,承担或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近10项,发表20多篇关于介入诊疗的论文(SCI及CSCD源等)。
放射科随着人员的引进,学科建设不断加强,乳腺影像诊断、骨质疏松诊断以及介入诊疗3个学科方向稳定发展。
执笔人:蔡思清、刘德鑫、许宝珠、张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