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

第三节 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

1996年,医院开始信息化最初建设,采用单机版门诊收费信息系统,门诊患者收费开始转为电脑管理

1998年,医院建设全院主干百兆桌面、十兆以太网,运行出入院收费、住院医嘱管理、药房药库等管理系统,但系统功能较为单一,仅基于病人收费管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雏形。

2000年,泉州市医保中心成立并开始运作,同时医院住院收费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成功与政务网络对接,并首次通过医保接口传送医保住院患者收费数据至医保中心,实现即时医保患者数据互通。

2002年,医院开始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制定中期规划并按规划有条不紊地付诸实施,新建网页版医院官方网站挂靠于福建医科大学校园网。

2003年,医院建设主干千兆光纤桌面百兆,具有400多台电脑工作站的全院内部局域网(HIS网),并在后期陆续建成职能科室办公局域网(外网)、图书馆局域网、财务人事等部门级局域网及远程医疗网等。

2004年,医院改造升级HIS系统,采用分期分批分系统逐步实施全院信息化诊疗流程,门诊医生站采用持卡就医,并在全省率先实施医保卡在院内一卡通功能;建设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与HIS实现无缝对接,建立信息系统数据异地容灾和备份系统,并搭建医院门户网站,备案域名为www.fyey.cn,中文域名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05年,医院建设LIS系统,并与HIS系统对接,搭建系统数据库,实现检验信息化。

2006年,医院建成全院办公局域网,并与福建医科大学校园网通过虚拟技术互联,开通福建省网络远程医学网络医院分诊中心;完成药品电子采购外部接口改造、医保中心传送病案首页数据接口改造、LIS系统升级等工作。

2007年,医院建设放射科局域网,上线Mini PACS系统,完成LIS与检验仪器的双向通讯工作,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家血常规仪全自动的双向通讯工作的医院;制定医院信息各类管理制度,建设医院信息化的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

2008年,黄方作为泉州市卫生局信息技术和管理专家,参加泉州市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工作,工作从2008年10月持续至2009年7月。

2009年,医院上线OA办公平台,通过院内平台,操作公告发布、事务审批、公文扭转、考勤排班等一系列行政管理工作,实现行政办公信息化;完成LIS系统,全面升级检验结果查询系统,上线危急值自动报警;组织《信息化建设规划2009—2020年》的编修工作;配合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的国家政策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接口改造,并优化医院医保报销流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医院作为全省和全市居民信息系统和社保卡一卡通的试点单位,开始实施该项目。

2010年,医院建设全院PACS系统,实施并正式上线运行,结束了人等胶片的漫长模式,并同时上线麻醉临床信息系统与心电系统;根据医院发展要求编制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及图书信息专项规划子项目,以优异成绩(信息管理部分也获得高分)通过三甲医院复评;更换省药品采购平台并通过省政务外网传输数据;改造新农合接口实现住院即时结算,完成全省社保卡一通卡改造并于12月通过卫生厅检查验收;完成居民健康信息系统的建设,上传数据到市级数据平台,并实现在门诊医生工作站从市级及省级数据平台下载患者在外院的诊疗信息;完成省级定点机构异地实时结算;建设异地机房、本地容灾及异地数据备份工程,提高信息数据安全。

2011年,医院建设药房排队叫号系统,实行取药叫号排队;升级LIS系统,实现检验报告的自助查询及打印功能,并配合泉州卫计委区域平台,搭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实现院间的患者报告共享;完成社保卡民政救助及电子钱包的接口改造并顺利接受有关部门的测试;开发门诊医生工作站的诊间病人预约复查及护士站出院病人的预约复查模块,预约率的信息化管理达到百分百。

2012年,医院开通门诊及住院医保病人信用透支额度、医保病人每天自动预结算功能,满足病人账户欠费状态下的扣费,确保病人先诊疗后结算的实施,优化流程,减少病人自行垫付预交金及反复往返收费的麻烦;完成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等级保护的备案、方案设计等准备工作。

2013年,医院搭建住院电子病历系统,以电子医嘱及临床路径系统为主,逐步优化并拓展电子病历的各项应用功能,并全面打通PACS、LIS、HIS系统与电子病历系统的双向接口,使电子病历系统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和信息互联及高度信息共享;积极参与泉州卫生信息化建设,完成政务外网与院内网安全有效的互联,在政务外网上运行居民健康信息系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统、全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系统、基层妇幼系统、出生证打印系统、政务文件传输系统等应用,并不断配合拓展区域内其他应用。

2014年,医院建设东海院区信息中心数据机房及办公区,完成服务器和存储系统的升级和数据优化、鲤城院区主机房核心交换机的迁移和更换、两院区裸纤的建设及连接测试、东海院区无线网络及有线网络的建设及调试应用、东海院区网段划分及虚拟网的建设工作。

2015年,东海院区开诊,信息网络应用通畅,各系统应用正常;推出掌上医院,提供便捷的服务功能,启动移动互联网医疗新模式;建设东海院区门诊排队号系统、鲤城院区病区药房排队叫号系统、门诊集中预约平台;配合完成东海院区核心病房楼智能化深化设计指导性建议的编制。

2016年,医院全面改造医院自助机功能,实现功能整合,实现全院区自助化服务;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开展病理、影像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并与签约的协作或转诊医院进行互联;建设无线内网设施,为全院区移动查房、PDA等无线设备应用提供环境。

2017年,医院信息化进入高速发展期,建设虚拟化双活数据中心,升级改造硬件机房,建立容灾备份系统,并且实现双院区数据互通,应对危害信息安全的突发情况,保证全院信息数据的安全及信息网络的运营;完成移动护理及护理管理系统实施及上线;改善服务流程,实现迷你机及住院患者腕带扫码付功能;全面改造鲤城院区网络线路,解决陈旧老化、杂乱无章的问题,提升网络安全;自主开发腕带芯片技术及刷入程序,并经病区试用上线。

2018年,医院建设远程会诊中心,并在首届中国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大会上荣获“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泉州协同中心”,成为经国家认证的泉州地区唯一获得该荣誉的医院。

2019年,医院积极配合泉州市医保部门改造医院信息系统,在全市率先试点上线诊间结算,实现“就诊付费诊间结,余额不足扫码付”,填补了本地区医保支付即时领域的空白;总结案例经验,在第三季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得信息管理案例论文优秀奖;上线企业微信版移动电子病历平台,提供更加快捷的医疗服务;搭建数据备份系统,实现信息数据的全备份,为医院的数据安全提供保障并根据信息发展要求,不断加强及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编修《信息中心管理制度汇编(2020年版)》。

2020年,医院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保持在泉州地区医院信息化的龙头地位,实现泉州地区“三个首家”。首家以完备的安全体系高分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2.0三级测评,成绩在省内也属名列前茅;首家利用国家医保电子凭证实现无卡就诊全流程;首家获得互联网医院执业许可并实现视频问诊的医院。

2021年,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及医院实际情况,医院在泉州地区首家建设了核酸检测自助平台,减少核酸检测环节,缩短就诊时间;建设电子病历相关系统,上线患者360视图、临床辅助决策、规则库、临床数据检索、治疗系统、临床数据中心等分支系统;建设集成平台,打通全院系统通道,实现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在发展信息化新项目的同时,继续完善现有软硬件系统,持续改进诊疗手段,进行关键流程再造,提升整体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