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服务

一、医疗服务

医学科秉承将先进的诊疗手段及技术融入正确的临床思维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合理的就医费用、规范的诊疗和就医流程及极短的就医时间使患者获得满意的医疗服务,在核素显像和功能测定、核素治疗、体外标记免疫检测分析和14/13C检测胃幽门螺杆菌方面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一)核素影像和功能测定

同位素室从1981年开始开展肝、脑等脏器的核素扫描检查,后因B超、CT等技术的普及应用而停用。2012年1月,核医学科投入使用当时福建省同类机型中最先进的核素显像设备——SPECT/CT后,相继开展了全身骨显像、肾动态显像、甲状腺/甲状旁腺显像、异位甲状腺肿显像、异位胃黏膜/肠出血显像、肝胆动态显像、肺灌注显像、心肌灌注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脑脊液显像、淋巴显像、乳腺癌前哨淋巴显像、甲状腺结节亲肿瘤显像和唾液腺显像等影像检查工作,为肿瘤骨转移、良性骨骼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甲旁亢、梗阻性泌尿系疾病和肾功能评价、干燥综合征、新生儿黄疸、心肌缺血性疾病、淋巴回流障碍性疾病、消化道出血、脑积水等疾病的诊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特别地,在建科初期至今的40年里,科室为甲亢的鉴别诊断、甲状腺炎的诊断和甲亢131I治疗的剂量确定提供了必要的手段。目前,正电子显像PET/CT项目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在该项工作开展后,科室将在继续开展传统核素显像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分子影像工作并努力推动新型分子探针的临床应用和研发。

(二)核素治疗

核医学科从最早开展甲亢放射性碘治疗至今,已迄40年,在这一核医学的传统治疗领域里,科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年治疗患者450~700余例。10余年来,陆续开展了皮肤瘢痕的32P敷贴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89Sr的治疗,甲癌术后131I“清甲”和转移灶治疗,“云克”治疗突眼和类风湿关节炎等项目。32P敷贴治疗历经十余年的积累和坚守,在2020年下半年迎来历史性飞跃,治疗病例呈爆发式增长,由原来的每年几例到近一年来的每月60多例,显著的疗效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科室积极配合院内相关临床学科开展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工作。接下来,科室还将与泌尿外科等相关学科密切合作拓展177Lu或其他核素标记的分子靶向治疗工作。

(三)体外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1981年,同位素室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在院内率先开展了当时生化检测技术不能定量测定的甲状腺激素、胎甲球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的超微量检测工作,此后随着放射免疫检测试剂盒的开发应用,相继增加了性激素、hcG等检测项目。此后十余年,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基础上,非放射性标记免疫检测手段不断问世并迅猛发展,1998年,科室在院内率先引进了新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开展项目不断增多,在至今20年的时间里,科室已开展检测项目70多项,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相关激素(TT3、TT4、FT3、FT4、TSH、TRAb、TPOAb、TGAb、Tg、E2、T、LH、FSH、PRL、P、HGH、Cor、ALD、ACTH等)、肿瘤标志物(AFP、CEA、糖类抗原Ca系列、SCCA、Fer、PCT、CRP、CT、β2-MG、CYFRA211、NSE、PGI、ProGRP、高敏Tg、TPSA、FPSA、HE4等)、肝纤维指标(LN、CIV、PⅢP、HA、CG)、细胞因子系列(IL-6等白介素系列、表皮样生长因子等)、高血压指标(PRA、AI、AII等)、心梗和心衰指标(CTN、CK-MB、MYO、BNP等)、贫血指标(VB12、FOL等)、妊娠妇科肿瘤指标HCG、发热指标(PCT、CRP)、糖尿病指标(INS、C-P、INS-Ab)、血清药物浓度分析(苯妥英钠、丙戊酸等)、胃幽门螺杆菌阳性分型抗体等。医院成为在福建省核医学科中开展最多检测项目数的医院。

为更好地满足临床和患者需要,2006年至今,科室坚持接受急诊标本的检测。

(四)14C-呼气试验

自2001年,医院成为泉州首家开展14/13C呼气试验检测胃幽门螺杆菌的医院以来,至今总计检测二十余万例次,年均检测9000多例次。

(五)核素治疗和甲状腺疾病门诊工作

40年来,核医学科坚持甲亢等甲状腺疾病核素治疗特色的专科门诊,近10余年又拓展了妊娠甲状腺疾病和恶性肿瘤骨转移等内容的门诊,年就诊量1万余例,2021年上半年就诊患者已达8000余例;与院内内分泌、免疫风湿等学科密切合作,成功诊治垂体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抗甲状腺药致ANCA阳性相关性小血管炎等罕见病10余例,接诊甲状腺疾病史或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孕妇200余例。

(六)新技术开展

2009年,核医学科开展“99Tc-MDP(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甲亢性突眼”。

2012年,核医学科开展“诊断级CT核医学显像图像融合技术”。

2013年,核医学科开展“乳腺癌术前前哨淋巴结显像”。

2016年,核医学科分别开展了“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深度校正在GFR测定中的应用”“14C联合胃蛋白酶原等血清标志物在胃功能评价和胃癌预测上的应用”“甲亢碘-131治疗妇女孕期甲状腺功能评估研究”“尿碘测定在甲亢碘-131治疗和甲状腺疾病孕期管理中的应用”。

2017年,核医学科开展了“电化学发光法高敏肌钙蛋白测定”在急性胸痛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