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与技术创新

一、医疗服务与技术创新

附二消化人不断创新,大胆开展新技术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消化内科团队熟悉消化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炎症性肠病(IBD)、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疾病、胃肠动力性疾病、重症胰腺炎、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消化系统各类实体肿瘤的诊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能解决本学科的复杂疑难病症,成功地抢救各种危、重、急症。

20世纪80年代末,何秋玉从上海进修回来后开展肝组织穿刺术、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与放射科陈景林合作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术及栓塞术;2000年后,房太勇从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后开展彩超引导下肝组织、胰腺组织穿刺活检术等技术;2003年,消化科病房建立消化内镜治疗间,主要在上消化道出血方面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梁奕志从2007年上海瑞金医院进修回来后2008年开展胶囊内镜工作。唐晓婷2017年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进修回来后开展食管测压及24小时食管酸-阻抗监测。

消化内镜方面:经过几代消化内镜人的努力,现可开展绝大多数三、四级内镜下微创手术(如内镜下各种止血术,消化道支架置放术、黏膜剥离术、黏膜隧道技术,胶囊内镜、超声内镜诊治、ERCP等),特别近十年来,科室在消化内镜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展了20多项内镜下新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填补了医院内镜技术的真空。

1980年,林瑞福医生及蔡阿茜护士尝试性地开始医院第一例胃镜检查;1986年,林瑞福开展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支气管镜检查;1990年后,林瑞福、苏若瑟和王其山等相继开展内镜下取异物、内镜下止血术、息肉切除、消化道支架置入和消化道狭窄Savary-Gilliard探条扩张术等;2011年8月归入消化科管理后,消化内镜学科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2012年完成了第1、2例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EIS)与套扎治疗(EVL)、完成了第1~6例内镜下黏膜下肿块挖除术(ESE);2013年由李彩苹、黄田辉进修回来开展小探头超声内镜的检查(2016年开展大超环扫检查)、经内镜胃肠黏膜切除术,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内镜下多环黏膜套切法(MBM)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2016年10月,消化内镜中心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达成战略协作,消化内镜更是如虎添翼,一批年轻人茁壮成长,此后黄思付、陈江木等在房太勇带领下不断开展新技术,EFR(内镜全层切除术)、OTSC(耙状金属夹闭合系统)、STER(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POEM(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经胃镜胃造瘘术(PEG);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经内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ESVD)、经内镜痔上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痔疮;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荷包缝合、超声内镜诊疗技术,诊断食管、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疾病(EUS),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超声内镜下放射粒子植入术,超声内镜下肿瘤标记术,超声内镜下肿瘤注射治疗术、超声内镜下假性囊肿引流术等;蔡文聘主治医师从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回来后恢复开展我科ERCP工作。

我们努力打造消化内镜中心和四级消化内镜培训基地,提升消化内镜手术能力;构建医联体平台,扩大在省市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