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十三五”期间医院通过“三健全(管理组织、规章制度、效果评价机制)、二增强(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一体系(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监测体系)”,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管理走向法制化、体系化、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从增强依法行医入手,开启普法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医疗文书书写。将法律知识、核心制度考试成绩作为年度考核、医师定期考核、职称晋升、竞争上岗的重要依据。
健全院科两级质量管理责任体系,从组织管理、制度管理、监督检查、信息反馈等四个方面对医疗质量安全进行动态管理。修订《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配套文件。编制《科主任工作指南》《科主任工作手册》,细化《临床、医技科室考核标准》。
建立健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推动实现诊疗服务环节全覆盖,提高临床诊疗规范化水平和质量监管能力。医院成为福建省首个全国VTE防治中心优秀单位,牵头发起建立福建省VTE防治联盟。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进入临床路径病种1249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出院人数占比超过50%。短平快模式推进“日间医疗”和“加速康复外科(医疗)”,开展24个病种日间手术,试点日间化疗。骨科成为国家级加速康复外科(ERAS)试点单位,关节外科成为全国加速康复区域示范中心。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0.82∶1,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0.62∶1。完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遵循PDCA循环模式,进行全面督查、分析、整改、评价、追踪、再评价。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升护理专业知识。完善护理服务标准、规范,建立健全护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全院推进服务剧本培训,推进5S管理全覆盖。积极选送新提任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十三五”期间发表345篇护理论文,其中CSCD源37篇,SCI源3篇,实现护理SCI论文零的突破;获护理课题立项97项,各级护理科研获奖24项;新增专硕研究生导师3人;新增国家级护理学会委员4名,省护理学会各专委会主委2名、副主委7名。发挥帮扶作用,近五年共接收来院护理进修人员382人。
加强院感质控管理。完成杏林院感实时监控软件上线运行,创新性制订《医院感染分级管理办法》。医院感染例次率从2015年2.82%下降至2020年2.78%,Ⅰ类手术感染例次率从2015年1.32%下降至0.33%,手卫生依从性从2015年68.6%提高至2020年82%。连续5年被国家和省级院感质控中心评为“横断面调查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