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培养及护理教育
创院后护士由英国长老会派遣英籍专业(注册)护士担任,但随着医院规模的发展,单靠英籍护士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因此,惠世医院也在院内自行培养护士及护工。1934年5月医院创办了惠世护士学校,旨在为医院及社会培养规范的护理人才。惠世护士学校自创办开始即按照英国护士学校的教学模式实施规范化的教学管理,1936年学校加入中华护士学会成为注册的会员学校(注册号172),更是按照教育部和中华护士学会的相关规定设置教学大纲、课程、临床见习、生产实习和考试等教学环节。由惠世医院的医师、护士、检验师和药师担任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课程,公共课程聘请院外教会中学(培元和培英中学及社会人士)的老师和政府的公务人员担任,学制为三年又三个月,其中三个月为试读期,依学生的学业及品行,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入学。1938年学校成立学生自治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惠世护校学生掀起学潮,要求废除原有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个月的试读期被废除,改为三年制。1951年6月按省卫生厅颁发的新的课程标准学制改为二年,新学制从1951年9月入学的新生开始执行,之前的学生仍按旧学制。惠世护士学校每年各招收二次,分为春季班和秋季班,招生前在《泉州日报》发布招生通告,向社会招收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学生,学历条件系公私立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的青年学生,男女生均可报考,按照相关规定,同等学力人员招收人数不得超过录取总数20%。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有《国文》《数学》《英文》,如果获得初中毕业证书的考生可免除笔试。
1944年上学期有师资20人,其中英籍医生4人、护士1人。1946年第一学期的师资有19人,其中专任教师14人、兼任教师5人,师资结构中毕业于国外大专院校5人(有两人获得医学博士)、国内大专院校7人,开设《国文》《史地》《公民》《化学》《英语》《体育》《解剖学》《生理学》《内科》《精神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五官科》《护病学》《伦理学》《急救学》《细菌学》《药理学》《饮食学》等21门课程。1946年第二学期的师资有20人,师资结构中毕业于国外大专院校6人(有两人获得医学博士),其中专任教师14人、兼任教师6人。1950学年第一学期惠世护校的师资人数达到22人,第二学期(1951年)由于英籍医师(老师)回国,师资人数减少了4人。开设的课程有《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五官科》《政治》《护病学》《心理学》《音乐》《英语》《急救学》《细菌学》《药理学》《解剖学》《公共卫生》《化学》《饮食学》《国文》等19门课程,其中临床课程采用英语教学。
惠世护士学校创办以来只设置普通护理科一个专业,1951年秋晋江专区军管会卫生科要求学校增办助产科,首届招生26人,经费由卫生科负责,学校专职教职工相应增加,学校的名称也改为泉州惠世卫生技术学校。1952年12月政府接办时全校有护理专业4个班79人,助产专业3个班73人,总共152人。从 1934年5月学校创办到1952年12月学校接办为止,19年间惠世护校共进行27次招生,从1944年开始进行春秋两次招生(其中1947年和1948年只招秋季班),共招收24届292名学生,毕业20届214名学生(见表1-1-6-1),为泉州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护理人才。毕业生有留院工作的,但多数到省内大医院工作,甚至有毕业后再考取国内知名的医学院校攻读临床医学。
表1-1-6-1 惠世护士学校历届招生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