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科研
(一)教学
1998年,曾奕明晋升为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副教授。
2000年,曾奕明被遴选为福建医科大学呼吸内科专业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并于2001年招收首位全日制研究生陈晓阳。
2006年,吕良超晋升为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副教授、呼吸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7年,曾奕明成为福建医科大学呼吸内科专业首位博士生导师,并于2008年招收首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陈晓阳。
2008年,吕良超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苏清炎。
2009年,张华平晋升为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副教授。
2010年,“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在全国广泛推广,并被列入福建省卫生厅面向基层适宜推广技术;结业1名呼吸科支气管镜室进修生。
2014年,陈晓阳任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
2015年,呼吸内科结业2名支气管镜室进修生。
2016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培训8名支气管镜室进修医生及护士,接收3名进修肺功能的医师及护士,协助药学部国家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培养3名“临床药师”。
2017年,陈晓阳获福建医科大学呼吸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博士后工作站招收来自台湾的柯智元博士进站工作;与台湾长庚科技大学建立“呼吸治疗技术联合培训基地”;培训4名进修医生、3名支气管镜室进修护士,接收医联体单位短期进修医生、护士10余名,接收1名进修护士长及1名进修肺功能的护士。
2018年,陈晓阳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詹小燕;陈云峰晋升为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副教授;科室培训4名进修医生、3名支气管镜室进修护士,同时接受医联体单位短期进修医生、护士10余名;国家PCCM专培基地完成两批学员的招生工作,有5位学员参加专培。
2019年,陈云峰获福建医科大学呼吸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来自台湾的第一届博士后柯智元顺利出站,并招收来自印度的第二届印度Kandha博士后进站工作;新招收3名PCCM专培医师进入基地培训;招收国家专修学员1名、单修学员4名。
2020年,张华平获福建医科大学呼吸内科专业型硕士生导师资格;陈晓阳晋升为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副教授;陈晓阳不再担任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由吴炜景接任;培训21名进修医生,包括专修学员3人、介入单修学员13人,肺功能单修学员4人,新招收3名PCCM专培医师进入基地培训。
2021年(至6月),张华平、陈云峰首次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训18名进修医生,包括介入单修13人,肺功能单修2人;介入单修学员来自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见表3-4-4-1)
表3-4-4-1 福医二院PCCM研究生招收情况表
续表
(二)住培(专培)
2017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为国家首批PCCM专科规范化培训基地试点单位(专培基地),曾奕明任基地主任,张华平任基地副主任、陈晓阳任教学主任,林晓萍任教学秘书、于宗锴任质控员;同年黄琳琳、施丽泳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2018年,林亚兰、王银凤、丁锦珍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2019年,林晓辉、庄雅雯、吕辉迎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2020年,刘燕辉、林连顺、黄艺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三)科研
2002年,曾奕明(第二贡献者)与漳州175医院合作科研课题《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阻塞性肺不张》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医疗成果二等奖,这是医院首次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
2004年,曾奕明、吕良超、张华平、王巧玲、刘华玲等人的“介入支气管镜诊疗技术临床系列研究”获医院历史上第一个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福建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5年,曾奕明睡眠医学相关学术论文获第十届亚太地区呼吸年会(APSR)及第一届APSR与ACCP联合会“最佳版报奖”,并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发表呼吸内科第一篇SCI论文《Effect of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sxia on the expression of Nip3,cell apoptosis,amyloed protein deposit in mice brain cortex》。
2006年,曾奕明获首届泉州市优秀青年科技奖。
2010年,陈晓阳获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课题1项;曾奕明获呼吸内科首个实用新型专利“人体腔道测量器”。
2011年,黄勤淼获呼吸内科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小细胞肺癌中DNA聚合酶delta最小亚基POLD4的功能解析”(专项基金项目/科学部主任基金)。
2014年,曾奕明获医院首个发明专利“一种支气管塞置入器”;王幼绢作为护理人员,首次获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带”。
2015年,吴炜景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课题“Nrf2对急性肺损伤肺泡上皮细胞NOX家族调控作用机制研究”,陈晓阳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宋端虹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
2016年,曾奕明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基于临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慢阻肺危险因素、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课题1项(医院首次获得该项目资助);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科研课题“OSAHS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靶器官损害的机制研究”(第二贡献者曾奕明、第三贡献者陈晓阳)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医院独立完成的科研课题“慢性间断性缺氧重要脏器损害及其机制的临床基础研究”(曾奕明、陈晓阳、蔡凯晋)获泉州市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曾奕明、林辉煌在《Journal of Thoracic & Cardiovascular Surgery》杂志上发表呼吸内科首篇JCI二区SCI论文《closure of bronchopleural fistula using a dumbbell-shaped closure device》。
2017年,曾奕明获卫生教育联合攻关课题“探索榄香烯对气道肉芽及其成纤维细胞lncRNA、miRNA、mRNA的调控”;与福州军区总院、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合作的科研合作项目“肺癌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技术”获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项目。
2018年,曾奕明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面上项目“β-榄香烯对良性气道狭窄肉芽组织主要组成细胞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发表SCI论文数首次超过10篇,达到18篇。
2019年,独立完成的科研课题“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技术体系构建与临床应用”(贡献者排位从大到小分别为曾奕明、张华平、陈晓阳、杨栋勇、陈云峰、刘华玲、林辉煌)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陈晓阳获福建省呼吸内科第二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装备远程管理平台应用”;曾奕明获福建省科技厅创新联合重大专项(2019Y9033)“一种新型水凝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前研究”;发表SCI论文数首次超过20篇。
2020年,曾奕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肺气道干细胞促进支气管胸膜瘘闭合的临床前研究”、泉州市高层次人才项目“靶向阻断外泌体miRNA在肺癌干细胞微环境中的传导通路与临床转化可行性”。泉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干细胞及转基因外泌体治疗肺纤维化的临床转化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J0112050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Exo-miRNA传导修复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0J01210582)“肺源性外泌体miRNA对支气管上皮损伤修复的调控作用研究”。(见表3-4-4-2)
2021年,朱志兴发表论文获评2021年高引论文。
表3-4-4-2 2016—2020年课题总数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