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措施和任务

四、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措施和任务

(一)医院总体布局与规模

1.用地规划

“十一五”期间,实现医院的一次性总体规划,分步、分期实施:

(1)原址改扩建。购置钟楼南片区作为医疗用地,拟建医疗用房;改造旧门诊楼的一楼、二楼及碧霞楼八楼老年活动中心作为医疗用房,使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从原有的670张增加至800张左右。对中医科、儿科、内一科进行搬迁,增加骨科和神经外科的床位;对手术室进行改扩建,建设洁净手术室;对碧霞楼特需病房进行装修,努力改善医疗环境。2~3年内实施完成。

(2)以改扩建原址的医院规模为依托,建设东海分院。争取在新的行政中心东海片区规划医疗用地150亩,床位1000~1200张,其中“十一五”期间进行总体新区规划,并完成前期医院建设任务,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以后逐步将医疗重心从惠世旧址转移至东海分院。

2.医院规模

未来医院总体规模约1800~2000张床位。“十一五”期间进行医院原址改扩建和东海分院前期建设,使其具有1500~1600张住院床位,门诊量达到3000~4000人次/日,手术接近3万台/年,住院3.5万~4.5万人次/年的综合性现代化医院。

3.业务收入

确保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的前提下,按照政府人均医药费指导性控制原则,通过增加门诊量和扩大住院量,扩大医疗服务范围、改善医疗质量,吸引更多的病人群;通过优化结构(科室调整)、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增收节支);通过采用介入技术、微创技术和其他治疗新技术等高新技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使医院业务收入保持当地GDP增长速率基本同步平稳的较快的发展水平。

(二)任务指标和实施方案

1.学科建设

(1)加强重点学科建设,采取倾斜政策,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重点攻克疑难重症的诊疗重点,扶持重点学科的科研、教学,组织专家论证和评审,拨出一定(100万~200万元/年)的科研经费资助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的发展,使其重点学科从原有5个增加至10个。

重点学科:风湿免疫科、超声医学科、呼吸内科、骨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耳鼻喉科。

特色专业:血管外科、 癫痫专科、哮喘专科、不孕不育专科、中西医结合专科(消化道疾病、肾病、妇科疾病)、男性科、产前诊断专科、小儿心理咨询专科。

加大对心脏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建设力度,促进上述学科向重点学科发展。

(2)加强重症监护治疗学科建设,完善危急重症医疗体系,提高急重症抢救成功率(不少于80%)。

(3)加强介入医学学科、微创外科和显微外科学科建设。筹建介入治疗病区(20~30张床位),加大对介入性超声、介入性心脏病学、介入性神经病学、介入性放射学、腔镜介入治疗学的投入,规范介入医学的操作流程,提高涉及临床多学科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诊疗效果。在开展腹部微创外科、妇产科、微创胸外科基础上,加大力度开展微创心脏外科、微创神经外科。完善显微外科实验室,以显微外科为主要手段,在开展显微手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显微神经外科。

(4)加强影像学科的建设。开展动态三维超声、经食管超声、内镜超声、超声声学造影、血管内超声新技术,安装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开展ECT检查;争取购量3T的MRI或64排螺旋CT,提高临床多学科疾病诊断水平。争取开展分子医学影像。

(5)开展血液净化治疗,提高各种原因肾衰竭、肝衰竭、中毒、自身免疫病抢救成功率。

(6)继续完善肿瘤学科和建设,设立肿瘤内科,集化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中西结合治疗、介入治疗等先进手段为一体的综合特色科室。

(7)加强移植手术的管理,拓宽移植手术范围。在成功开展肾移植、角膜移植基础上,争取开展肝脏移植。积极开展细胞水平的移植手术,在开展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血管性疾病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骨髓干细胞治疗肿瘤、自身免疫、血液病,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8)加强健康体检中心的建设,加强健康教育、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提高对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建设社区服务的双向转诊网络,把社区服务的业务扩展到周边县(市),组织一支装备精良、业务精干,随时可应付突发事件的医疗队伍。

(9)投入资金和人力,加强感染科的建设,加强院感管理。

(10)建立规范的输血科,规范输血管理。

(11)加大对检验科人力资源和仪器设备投入,规范检验科标准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监控,达到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水平,有条件可筹建BSL-3实验室。

2.医疗护理工作

医疗护理工作重心是实施全程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坚决落实和贯彻2005年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和省卫生厅《福建省三级综合性医院管理评价实施细则》等有关精神,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地改善服务质量,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高整体护理水平,逐步走向护理专业化。医疗、护理质量达到省内一流水平,5年内保持或超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考核指标。

(1)建立健全以护理部为中心的三级管理体制;在已开展的整体护理科室的基础上,争取2年内在全院各病区开展;依法依规,实现护士职称上岗,护士长竞聘上岗。

(2)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建立每月护理质量检查制度并与奖罚制度挂钩,在五年内实现:①基础护理合格率不小于90%。②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不小于90%。③整体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不小于95%。④急救物品完好率100%。⑤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⑥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⑦责任制护理开展病房数不小于20%。⑧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0。

(3)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增加教研室成员;成立护理教学质量控制小组,建立护理教学评价体系;争取2~4个科室开展“双语”教学查房。

(4)提高护理科研水平,5年内争取护理课题达3~5项。

3.科研教学

(1)科研水平。以临床应用型科研为重点,以各学科的疑难、重症的临床诊疗为主攻方向,以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为龙头,在研究和开发中,以应用研究为主,同时加强基础,运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分子生物学等新手段、新方法,开展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积极组织多学科协作和攻关,注重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使医院的科研水平迈上新的水平。

科研课题和成果指标:积极组织申报各级政府资助的科研课题,“十一五”期间争取每年10个以上课题中标,其中争取2项国家级课题;积极组织申报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争取每年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其中1~2项省级以上二等奖或部级或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争取每年开展10项新技术。鼓励全院员工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向国内核心期刊投稿和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每年平均发表论文200篇,其中CSCD源1/4,编写1~2部专著,发表4~5篇SCI源论文。

主要措施:投入资金建立科研中心的实验平台,拓宽PCR、流式细胞仪的应用;引进基因细胞信号检测等高端设备;筹建规范动物实验室。与国内外著名的研究机构合作,协作科学研究,引进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坚持走内涵和外延相结合道路。

加强研究室的建设,成立1~2个省级研究所,新增8个校级研究室,即心脏彩超研究室、产前诊断研究室、显微外科研究室、男性科学研究室、眼浅表性疾病研究室、美容/整形外科研究室、介入和微创外科研究室。建立重点学科和专业特色实验室,每年投入100万~200 万元,用于资助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建立青年医师的院内科研基金,每年拨款20万元资助院管课题,专款专用。重视科研成果的开发和转化,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者给予重复奖,对中标科研课题,按有关政策和合同规定给予配套经费。对于CSCD源和SCI源论文按规定给予奖励。

(2)教学工作。建立健全院系结合制,加强临床教学办公室和临床教学工作管理,完成临床教学、实习、见习工作,每年接收50~8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临床教学,接收120名大中专护士生的临床护理实习和见习,协助泉州卫校完成大专医科班大课教学和临床实习工作。加强临床教学研究,争取2~3项的临床教学成果。

做好院招研究生的培养和教学工作,争取每年接收统招研究生10~20名,建立外科、骨科博士点,5年内争取肿瘤科、心胸外科、妇产科、皮肤科、急诊科、口腔科等学科成为硕士点。

广泛开展不同层次的在职教育,继续医学教育达标,不断提高全员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加强住院医师5年规范化培训和低年资护士的轮转工作。做好对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实行学分制的继续教育,每年选派20~30名高年资医师和优秀护士到部属重点院校的附属医院进修。

申报、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10项,国家级项目2~3项。

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进一步扩大国内外、省内外、附属医院间合作与交流,5年内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3次,每年定期举办全院性学术论文报告会1次,举办学术交流讲座至少每月1次。

(3)人才培养。①根据医院实际及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历教育、中或高级专业人才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各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人才培训设施,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进修,支持中青年医务人员以各种方式攻读学位、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或其他形式的进修学习,强化综合能力培养及学历教育,鼓励35岁以下青年医师攻读国家统招硕士研究生,35岁以上者以同等学力方式获硕士学位,力争五年内40%~50%的中青年医师、60%的35岁以下青年医师获硕士学位,其他各专业技术人员基本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护理人员35岁以下学历均达大专以上。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医学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实行政策倾斜,并在经费、奖励、激励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加速高层人才培养。5年内培养5名省第二层次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20名第三层次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数十名福医大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30名左右的硕士生导师及5名以上博士生导师,争取5名以上福建省医学会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结构趋于合理。③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根据学科和队伍建设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从海内外引进学科学术带头人或具有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使之能施展才华,尽快发挥作用,形成学科群体优势,以协助医院进行学科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促进医院学术梯队建设。5年内,引进学科学术带头人3~5人,具备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10~15人,进一步完善各学科人才梯队结构。

(4)加强信息的管理。完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安装HIS系统、LIS系统的基础上,完善RIS系统,建立PACS系统和计算机远程会诊系统、中西文医学文献检索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病案,规范病案管理,使病案管理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三)运行机制和后勤保障

(1)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总揽全局。加强新时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把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到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去,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法律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全院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凝聚力,提高思想政治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全面加强医院党的建设。

(2)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医疗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职能科室实行科长负责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管理年活动,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健全医院的“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项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医疗服务更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3)实行党风廉政、医德医风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工作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主要责任”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持不懈地推进廉政建设、医德医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坚决纠正药械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制止“红包”、回扣、乱收费和私收费现象,执行病人收费清单制。建立投诉中心,实行首问负责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行风满意度不小于90%。

(4)实现医院战略管理,坚持走向内涵发展道路。坚持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管理,量化绩效管理、信息化管理、预算管理,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医院管理。

(5)积极稳妥地推进医院人事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继续完善以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用人制度,完善竞聘上岗制度和岗位考核制度。引入竞争机制,试行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多劳多得、拉开分配档次和差距,使重点人才、优秀人才和在重要岗位工作人员收入明显增高。

(6)重视后勤工作,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提高后勤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完善医院后勤社会化工作。筹建钟楼片区新的医疗用房,努力提高病房的使用率,加大对旧病房的改造、装修力度,营造优美的医疗环境。进一步提高供水、供电和污水、污物的处理能力,解决存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后勤供给,努力构建节约型医院。

(7)完善采购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加强年度预、决算制度。

(8)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努力搞好消防工作,充足消防设施,争取建成消防蓄水池和高层楼房的自动喷淋系统,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使院容院貌有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