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设置、床位编制

一、科室设置、床位编制

1952年12月医院设有门诊部、药剂科、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小儿科、牙科、传染科、X光室、手术室、化验室、保健室等科室,编制病床120张。1953年5月~1959年6月医院调整为外科医院及合并成专区医院外科部期间,医院临床科室只设置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大外科系统,内科、儿科和传染病等内科系统撤销,专业技术人员调往晋江专区第一医院。1959年6月以后陆续恢复综合医院建制,后增设内科系统各专业。这期间于1953年成立制剂室,1954年建立针灸室和供应室;1955年5月五官科(包括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从外科系统分离出来,单独设置病房及门诊,该年度五官科门诊诊疗量为15855人次,收治病人500例次;1955年还单独设立放照(射)科,当年透视2602人次、拍片1154人次、深部X线治疗15人、光疗158人次;1958年建立病理科(病理科建立前的外科病理标本外送到福州协和医院委托检查)。1959年6月医院恢复综合医院建制,1960年建立了内科、肿瘤科、放射治疗科;1960年2月20日为方便市民就诊,在北门街通天宫(原北峰红十字会及北峰卫生院)设立临时门诊;1962年成立理疗室;1963年设立中医科和计生科,1965年设立支农门诊,1971年单独设立麻醉科。

医院的床位也不断地发生变化,1952年12月医院核编床位120张,比接办时惠世医院的床位减少64张。1953~1954年医院编制床位为150张;1955年5月,编制床位200张,开放床位195张;1959年医院床位增加到200张;1963年编制床位300张,实际开放342张。1973年10月床位数已达350张,医院病房按二级学科设立病区,共有内科、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五官科、中医科等7个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