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海院区建设
(一)土地划拨
随着社会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办医规模的日益发展,跨越老城区原另建新院区以谋求更大的发展一直是全院职工的共识,也是历任院领导的努力方向。为实现几代二院人的久盼夙愿,2002年林玲院长上任后将突破土地发展瓶颈,扩大医院版图作为时任班子的重任。上任后即作为工作重心而四处奔走,先后探索老城区内就近发展(转让黎明大学旧址及市人民医院),跨老城区发展(江南组团及东海组团)等方案,而跟着政府走,按区域卫生规划发展是主要思路。2003年欣闻国务院批准泉州市政府新的行政中心坐落东海组团后,时任林玲院长带领班子,在具体选址这一事关当下与未来的重大问题上科学决策,广泛征求民意,科学选址,满足当时急需发展用地,又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拷问。医院先组织工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及老领导等及班子成员实地考察,将可供选址的三个版块,方案印成《选址意向征求表》让全院职工投票表决,统计汇总后班子选择占多数意见的东海组团作为新院址,泉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于2006年决定在东海组团内以行政用地价划拨150亩土地建设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院区”,使得医院占地扩大6倍,实现建院125年来最大发展,圆了几代二院人的美好夙愿。其后考虑到所选新院址为海边滩涂地较不利于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2006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同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土地置换申请,最终确定东海院区建设用地位于东海滨城主干道东海大街,邻翡翠园别墅区和嘉祥B.M段属中心市区东海组团,规划用地142.6亩。本项目用地呈倒立的“L”形,东西宽度最窄处宽100 米,最宽处宽367米,南北长502 米。用地南侧为宽60米的城市干道——东海大街。地势东南低(25.8米),西北高(74.8米),高差约49米。
(二)一期项目
2007年,泉州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召开东海新院建筑方案设计竞赛评选会,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方案获得东海新院工程设计发包任务。2008年12月30日,医院东海院区举行奠基仪式,规划设计1000张床位,主要建设内容:门急诊部、医技科室、住院部、保障系统、行政管理。该方案的建筑面积约108205平方米(含地下建筑面积),工程总造价约为4.67亿元人民币。2009年Ⅰ期项目实行政府代建,主要建设内容:门急诊医技楼、妇儿病房大楼、核心病房大楼地下室、锅炉洗衣房、高压氧舱及部分室外工程,工程造价约为3.0亿元。东海院区项目是泉州市第一个代建项目示范点,由于代建单位经验不足、代建单位破产等原因,代建工作进度严重滞后。2012年11月,泉州市政府决定东海院区项目代建提升到由市政府直接代建,并成立工程建设联合协调小组,由住建局分管局领导任联合协调组组长,医院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加大了对各参建施工单位的管理力度,加快了东海院区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协调解决速度,理清了建设机制问题。2015年1月1日,东海院区Ⅰ期正式开诊运营。
1.门急诊医技楼(同心楼、丽玉楼)
该工程建筑面积52643平方米。2009年6月门急诊医技楼开工;2010年6月13日门急诊医技大楼封顶;2014年进行工程质量验收;2015年元旦全面投用(见图1-3-5-1)。
2.妇儿病房楼(明南楼)
该工程建筑面积11124平方米。2009年妇儿病房楼动工;2011年该项目主体封顶;2014年进行工程质量验收;2015年3月6日全面投用,开放床位近300张,开放妇科病区1个、内科病区2个、外科病区3个和急诊病区等7个病区,专科涵盖妇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外科、骨科、普通外科、肿瘤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耳鼻咽喉科等。2017年门急诊楼屋顶停机坪装修施工完成并投入使用,是泉州市目前唯一投入使用的顶楼直升机坪,也是福建省内最大、唯一能停中型直升机的顶楼停机坪。
3.核心病房楼(栋良楼)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42838平方米,其中地上16层(包含设备层)建筑面积39233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3605平方米。由于考虑地势等因素,核心病房楼工程分两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为地下室工程,于2012年8月通过验收。第二阶段为地上工程,于2015年3月12日招标,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联合体成员: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施工总承包中标人。由于原设计及施工图纸编制于2010年,而地上工程中标时抗震、消防等建筑各专业规范已更新颁布,如按原施工图进行施工,将影响抗震、消防、防雷、质监等的专项验收,经泉州市政府协调,要求设计单位按照各专业新规在原施工图纸基础上优化完善,已施工的地下室要按新规补齐补强。2016年2月底完成了二期核心病房楼地下室的加固工作,2016年3月初实施上部建筑主体的施工,2016年9月16日核心病房楼主体工程顺利封顶,随后进入内部精装修工程。2018年12月31消毒供应中心运行,这标志着核心楼正式启用,2019年7月21日核心病房楼全面投入使用,包括住院病房、手术室、ICU、输血科、病理科等,新增床位数780床。目前东海院区开放床位1100张,涵盖所有的临床专科(见图1-3-5-2)。
4.一期改造项目
由于设计时间早,门急诊医技楼、妇儿病房楼在功能布局、服务环境、服务流程等诸多方面无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上述建筑建成7年、使用5年多,医院决定对门急诊医技楼、妇儿病房楼陆续进行修缮改造。门诊楼地下室车道及一层栏杆改造装修工程、内镜中心改造项目、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PC)放射防护工程、微生物实验室项目、放疗科后装机放射防护装饰等项目均在2020年8月陆续竣工并投入使用。
(三)二期拓展用地
东海院区原142.6亩用地为山坡台地,高低不平、狭长不规整,利用率不高,主要规划建设为门诊、急诊、医技楼、病房楼及配套设施等,缺乏附属医院所需要的教学、科研以及行政后勤用房。2014年8月和2015年5月医院两次向泉州市政府申请东海院区拓展用地,2016年6月27日泉州市人民政府用地联席会2016年第1次会议研究通过东海院区180亩(含东梅水库)扩建用地申请,拓展用地主要规划内科病房大楼、老年病及康复医疗综合大楼、科研教学综合楼、行政办公楼、教职工食堂及室外配套设施等的建设。2017年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该地块的规划用地条件、选址意见书、东海院区总体地形图的手续办理。2018年4月6日,东海180亩拓展用地取得国土分局土地权属证明,用地规模12.0040公顷,其中耕地0.0853公顷、园地5.2983公顷、林地3.338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2735公顷、其他农用地0.0485公顷、建设用地2.7735公顷、未利用地0.0332公顷。2019年完成红线图的办理。目前拓展用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入用地预审、赔偿及拆迁的阶段。2020年“二期拓展用地”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市发改委初步意见进行修改编制。2021年取得泉州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关于东海院区二期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多评合一”的复审意见,取得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东海院区二期项目节能审查的意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取得福建省林业局关于东海院区二期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四) 二期项目建设
二期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住院大楼”(锦标楼)、“教学科研大楼”“肿瘤中心大楼”“福建省呼吸医学中心大楼”“侨台胞诊疗大楼”,预留建设用地等,总建筑面积152702.4平方米,建设投资估算约15亿元。“十四五”期间医院承担“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主要基本建设项目包括“新建住院楼”项目、“科研楼”项目、“教学与培训中心”(教学科研综合楼)项目、“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呼吸医学中心)项目,周期内基本建设预算投入约7.35亿元。
1.“新建住院楼”(锦标楼)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地上10层住院病房(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500张床位、地下三层(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及给排水、消防、电气、暖通等配套工程等,总投资估算51000万元。该项目还将包括两个特殊用途子项目:①为加强今后应对疫情能力,“新建住院楼”项目中 175 张床位按传染病房建设标准,按“平疫结合”原则,设计为三区两通道负压病房,提高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应急响应能力。②建设地下人防医院。目前已完成工程招投标工作,工程承包方已进驻工地,拟于2021年7月正式破土动工。
2.“科研楼”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 2915 平方米,建筑高度 23.8 米,地上 4 层及相关配套设施,总投资估算 2500万元。“科研楼”项目已取得泉州市发改委项目建议书批复,现设计单位正在优化报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