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主要工作
1952年,晋江专区第二医院设内科、外科、妇产科,每个科室仅有1名护士。医院注重基础护理,举办护理技能比赛如铺备用床、麻醉床;提出护理人员行为规范准则,要求护士走路轻快、护理患者动作要轻柔、操作前要告知患者;规范护理人员着装,统一戴燕尾帽,穿白大褂和护士鞋,20世纪50年代后期,用圆筒帽替代了燕尾帽。
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医疗护理事业遭到破坏停滞不前,许多护士被抽调支援前线,人力最紧缺时,医院仅有3名护士。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因“文化大革命”后经济困难、物资缺乏,以爱国楼病房作为标杆病房,严抓护理“四化”,即护理常规化、操作规范化、着装统一化、护理质量标准化,落实基础护理,进一步规范护士仪容仪表。福建省护理学会及各县市护理同行曾先后组织来院参观。
1978年,陈醇醇发表论文《食管癌手术治疗临床护理》,陈玉容发表论文《强的松鼻下甲黏膜注射护理体会》、李婷婷发表论文《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前后护理》。
1979年,护士部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护理质量。一是实行三级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和重症护理,努力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二是组织全院护士进行护理基础理论学习及考试,参加护理学会的业务学习活动,订购《护理杂志》,加强自学;三是总结护理工作经验,发表8篇论文,其中《注射器粘连和卡口处理方法》等4篇被送到辽宁进行经验交流;四是每周组织一次护士长学习,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五是开展护理技术操作演练;六是开展护理工作的检查评比,制定十项护理工作内容;七是举办护理员培训班充实护理队伍;八是开展患者饮食配餐制度,食堂配有营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供给患者治疗饮食;九是加强卫生管理;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勤换、勤洗、勤打扫;十是厉行节约,严格管理财产。
1980年,护士部逐步健全护理工作制度,落实基础护理、分级护理、“三查七对”、交接班以及无菌操作等制度,实行护士周班制,开展护士长查房;率先在泉州地区推行一人一注射。
1981—1983年,护士部进一步健全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如基础护理、消毒和无菌操作、“三查七对”以及药械管理制度等。
1984年,护理部成立特护小组,加强对患者饮食、营养上的照护;组织护理质量检查、评比,进行护理常规考试和护理技能比赛,注重中西医结合护理。
1985年,护理部严格落实三级护理、责任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交接班制度,加强护理差错/事故的自查自纠。蔡燕治《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论文在泉州市科技杂志上发表,该文率先应用针灸法治疗失语症;陈婉芬《头孢唑林皮试阳性后改用青霉素的初步探讨》论文发表于《福建医药杂志》;谢瑞云《复杂性胸部外伤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发表于《护理进修杂志》。
1986—1989年,护理部严抓基础护理、无菌技术培训考核。通过使用生物指示剂监测手段提高高压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大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开放式输液为密闭式输液,制定了体温单。
1991年,护理部选派邱玲玲到北京安贞医院ICU进修心脏外科重症监护。
1992年,护理部重视护士学历提升,鼓励护士参加护理自学考试。
1994年,护理部实行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王丽璇为首位外科总护士长,陈婉芬为首位内科总护士长;全院统一安排病床床号,规范重点抢救室、重病室以及三室的病区布局,力求合理。推行护理程序,实行责任制护理,为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打下基础;选派谢瑞云到北京安贞医院ICU进修心脏外科重症监护。
1995年,护理部启动三甲医院筹备评审工作,开始实行三级业务查房、教学查房,每年不定期组织全院性护士业务学习。护理部制定护理质量达标措施,实行全院护士季度检查、病区护士长每月自查、护士长每周三次夜查。通过检查、评比,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各项护理指标逐步接近“三甲”标准。刘华玲、许珊珊赴北京参加第一届整体护理大会。
1996—1997年,随着医院各种先进仪器引进与诊疗技术的发展,护理人员的配备及护理技术也相应地发展和提高。全院护理人员发表国家级论文68篇、省级论文108篇、会议发言5篇、医疗科研项目相关护理论文4篇,邀请省立医院李红、卫生厅医政处吴涵珍来院培训《护理程序》 《护理诊断》;留淑惠带队,王丽璇、刘华玲和陈婉芬赴福州学习整体护理模式;王丽璇、刘华玲和陈碧玉赴广州、深圳等医院学习整体护理模式。1997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100%,全省成绩排名第二。
1998年,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制度、立标准、抓学习,规范床单位的设置。严抓护士理论及技能培训,夯实基础护理,根据三甲医院评审要求,制定《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文件书写》《急救药械》等质量标准,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有重点、有反馈、有评比、有整改;加强对护士长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考核,对护士进行岗前培训、“三基”考核、专科考核、操作考核;每季度进行护理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三甲医院评审时,“三基”和专科考核成绩优异,评审专家对护理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护士培训成效予以高度肯定与表扬;护理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篇。
1999年,护理部加强基础护理,尤其是晨晚间护理,保证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坚持继续教育,加强“三基三严”考核,提高护士群体素质;为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部组织科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外出参加省内外整体护理培训班,以内二科、骨科为模式试点病房开展工作,举办第一批“整体护理”培训班;泌尿外科选派许珊珊、陈绵绵到南京军区总院进修肾移植护理,并于2003成功完成第一例肾移植手术护理配合。
2000年,护理部一是制定护理质量目标,坚持每日一次管理查房和护士长夜查房制度,妇产科和特需产科试行轮转上岗工作制,强化护理安全工作意识;二是积极推行整体护理,举办3期整体护理培训班,10个科室建立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健康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PIO记录的书写质量明显提高;三是重视护士继续教育,组织全院业务学习、三级业务查房、教学查房;四是下设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延伸服务,举办“5·12”国际护士节庆祝晚会,表彰25年以上护龄人员、在1999年护理技术和“三基”理论考试成绩优秀及发表省级以上论文的护士;五是全年撰写护理论文59篇,其中国家级3篇、省级56篇。
2001年,护理部一是加强护理质量控制;二是实施整体护理初见成效,融洽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三是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医院把健康教育工作贯穿在患者住院的始终,在每个病房设有一本健康教育宣传材料,护士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主动宣传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知识,患者及家属反映良好;四是重视护士的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积极参加省内外培训和学术交流,开始参加《福建医学》通讯教育;五是重视大中专实习护生的带教工作,得到泉州市卫生局和有关单位的好评;六是全年撰写护理论文30篇,其中国家级7篇、省级23篇,获批护理科研课题2项。
2002年,护理部一是组织护理质控组4次季度总查,8次单项抽查,坚持每月一次管理查房;二是重视护理急救技术的培训,组织常用急救操作考核;三是建立护理质量管理考核机制,按照百分制原则,把护理质量管理纳入护士长工作质量考核评比中,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四是重视基础护理工作;五是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大专、本科自学考试。
2003年,护理部一是严格执行《护理质量管理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二是深入开展整体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深受病患及家属欢迎,王丽璇、庞荷莲到香港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及玛丽医院进行为期1个月的整理护理学习。三是规范护理表格,简化护理记录,提高工作效率;四是重视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培训,招收首届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谢宝缘、赵惠芬;五是重视“非典”防治工作,积极主动制定科学防治非典的措施。
2004年,护理部改建ICU病房,加强ICU管理工作,提高医院重症抢救水平;制订20项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制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护士长职位实行竞争上岗试行方案》,王婷等6位副护士长首批通过竞聘上岗。
2005年,护理部强化急诊护士的气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技术,提高院内应急反应和抢救水平,福建省护理学会第四次手术护理学术交流会在医院举行。
2006年,丹麦哥本哈根护理学院师生访问团来院参观访问;12月,布类供应中心成立。
2007年,护理部加强护士“三基三严”、核心制度、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贯彻落实;3月,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评;护理部与团委联合举办护理操作技能比赛。
2008年,护理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一是各病区成立护理质量考评小组,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三基三严”考试与考核,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二是制定班外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实行每日一位护士长总值班,重点督查交接班、查对医嘱以及落实医嘱执行制度,对高风险的重点科室加大督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差错事故汇报处罚制度,加强护患沟通;三是参与东海院区奠基工作。
2009年,护理部一是全面推进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完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及相关规章制度,开展不良事件报告、分析,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二是强化护士长管理意识,进一步完善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程序,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多说一句话”服务,拉近护患距离,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专科技能培训。
2010年,护理部一是加强病区患者跌倒或坠床防范管理工作,改进压疮管理,建立管道滑脱报告处置防范制度等,保障患者安全;二是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夯实基础护理、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在免疫血液内科和心血管内科一区试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经过摸索实践,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制度和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逐步形成了有医院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
2011年,护理部一是强化优质护理理念教育,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护士的服务态度,和谐护患关系;二是加强对护士长的管理培训工作,派护士长到福建省肿瘤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学习;三是强化护理“三基”训练,组织青年护士岗位练兵及操作竞赛,提高护士的操作能力;四是举办全院性护理礼仪培训,规范护士仪表及行为。
2012年,护理部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实现全覆盖,并覆盖门(急)诊、手术室及体检中心,护理质量逐渐提升。一是积极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改变排班模式,减少交接班频次。二是实行护士分层管理,转变服务理念,改变岗位模式,护士站前移。三是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每月根据考核标准进行考核,每季度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四是加强专科护理培训,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和造口、伤口专业护理小组。五是举办泉州市第二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及新进展培训班、手术室安全管理新进展研讨班等;选派护士长和骨干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其中,黄凤凤、许珊珊、刘华玲和谢宝缘到邵逸夫医院进修护理管理;陈丽羚与庞荷莲到晋江市医院讲学,获得好评。
2013年,护理部一是完善护理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改革护理质控检查方法,落实护理管理职责,细化各种护理质量标准;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控小组—病区质控员的质控体系,组成全院护理专业质控网络;贯彻落实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二是加强专科护理建设,推进护士分层培训,提升护理专科内涵。完成护士长、总带教老师及N1—N4护士的床边系统评估培训及考核;制定护理专科理论培训方案、护理技能操作培训计划,举办心肺复苏技能竞赛,组织CPR培训及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抢救能力;“以点突破,以点带面”,以“专病”及“专门技能”团队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强以专科知识及专科技能培训为基本层面,推动专科护理建设上新台阶;选派全体护士长到台湾敏盛医院进行1个月的护理管理研修,选派护理骨干到省内外医院进行专科护士培训学习,取得专科护士证书,专业涉及肿瘤、PICC、手术室、急诊、危重症、助产、血液透析等。三是开展个性化指导、团体宣教等形式的健康教育,规范护理文件书写,采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有效推行电子病历,减少护士书写时间;规范护理不良事件、压疮、护理缺陷上报制度及流程。四是创立优质护理服务培训体系,在福建省内率先设立“优质护理服务内训师”岗位;编写《优化出院护理服务流程》剧本,让护士通过情景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服务规范。五是开展环境“5S”管理,率领全体员工对环境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明显改善办公环境,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有序的住院环境;对OA网护理园地的信息进行梳理,分类打包,便于全院护士查找所需的资料;对护理部的文档资料进行梳理,分类放置归档;规范全院各病区护理文档管理,合理分类、取用便捷。六是创新帮扶模式,推动对口帮扶医院护理管理能力实现质的提升,率先在全省为对口帮扶医院举办“护士长管理能力发展培训班”;获得教委类B类护理科研立项1项,泉州市级护理科研立项3项,发表CSCD源护理论文6篇,实用新型专利5项;在国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汇报的论文共7篇,学术交流会议主持1人;有2位护士长在“国家级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进行主题讲座共3场次;举办省级护理继续教育项目1项、市级护理继续教育5项。
2014年,护理部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一是护理部积极参与东海院区一期开诊筹备和运营管理工作,配合行政管理中心、基建处、设备处、总务处、信息中心等部门,确认临床科室需求,进行物资筹备,包括总务、设备、信息等以及标识标牌的确认,完成一期项目工程质量验收交接工作。二是加强护理团队建设,规范护理人员在职教育。举办护士长管理培训班,内容涉及护理安全风险防控、办公实务、PPT制作技巧等。三是改革护理分工方式,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根据不同年资、技术职称进行分层培训,制定护理专科理论培训方案和技能操作培训计划;推行出院患者电话回访制度,设立专项经费并配置手机;设立护士长接待日,及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四是建立绩效考核管理,将护士岗位分类(主班护士岗、责任护士岗、护理管理岗)分层(N1、N2、N3、N4),明确各岗位护士职责,编制岗位说明书及各层级护士核心能力绩效要求及评价表,完善护士岗位责任制度;科学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合理动态调配护理人员;对全院护士实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和奖金挂钩;同时进一步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提高全院临床一线护士夜班补贴,并向急诊、重症医学科等急危重症科室倾斜。五是加强专科化建设,以“专病”及“专门技能”团队为突破,推动专科护理建设水平;举办首期急诊急救护理岗位准入培训班;开展“优质护理向社区延伸”,到华侨大学、泉州医高专、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开展急救知识科普讲座和技能培训。六是建立护理优质服务培训体系,编写《新入院平诊患者接待》《临床抱怨应对——加床篇》《临床抱怨应对——催款篇》《护士礼貌接待来访者》《护士提供出院护理服务》等24个剧本,其中8个拍摄成教学视频,在示范科室推行演练,并举行了服务剧本汇演,泉州多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报道。七是积极推行“5S”管理,营造人性化就医环境。医务人员从物品、设备仪器、标识的色调、材质、使用功能上,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运用5S管理消除环境和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提升医疗安全;物品标识清晰,减少管理不善造成的误用,提高取用物品的效率,提升医疗品质。八是促进学科发展与科研创新,鼓励护理科研课题申报和论文发表,积极申办护理继续教育项目7项。九是创新帮扶模式,对帮扶医院的护理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及实践集中培训;选派王小影到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帮助创建医疗美容科;接收下级医院护理进修人员;全年发表论文33篇,其中CSCD源论文4篇,科研课题3项。
2015年,护理部深化护理内涵建设。一是和其他各部门一起拟定各种工作流程,协助分阶段启用东海院区各病区;接待院外参访20余次,其中包括福建省卫计委、泉州市卫计委、泉州市妇联、安海医院及儿童医院等兄弟医院的参访;根据东海院区各病区空间结构、结合护理工作需求,深化设计,推进5S管理;逐步系统推进东海院区各项护理管理及优质护理工作。二是加强护理技能培训,成立应急能力小组,拟定了应急能力培训计划包括《抢救车》《基础心电图》《各种心律失常的识别》《心电监护》《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气管插管的协助及护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抢救记录及抢救时的注意事项》共13项进行全院培训;培训前基线调查,培训后按季度巡查;举办第二期急诊急救护理岗位准入班,开展“急救知识公益培训”系列活动。三是举办护士长管理培训班,探索护士岗位管理机制和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实施护理人力紧急调配预案。四重新调整护理质量控制与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成立健康促进、糖尿病护理、疼痛护理、中医辨证施护4个专科小组;健全患者风险评估制度,推行不良事件无惩罚上报制度;全院有14个科室应用品管圈管理工作进行护理质量改进,并举行品管圈评比活动。四是加强教学与科研工作,评审2015届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护生论文共24篇,其中4篇论文获得以上院校的院级优秀论文,1篇获得校级优秀论文;全年发表CSCD源论文4篇,科研课题10项,多位同仁在各级学术组织任职,举办各类继续教育学习班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市级1项。五是优质护理服务向下辐射品牌影响力,接受晋江安海医院、泉州市儿童医院、光泽县医院护理主管共94人次,进行为期两周的短期研修及下级医院护理人员进修。
2016年,护理部纵深推进优质护理。一是加强查对制度,规范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规范输血管理制度,制订统一抢救药品、毒麻药品、高危药品、一品多规药品管理制度,减少用药错误。二是举办新护士长管理培训班,开展床旁综合能力培训、季度操作培训、应急能力培训、新入职护士培训等,加强专科护士培养;继续推进5S管理,5S季度总成绩列入“优质护理标杆病房”的评选指标。三是强化护理团队的文化建设,开展护士节演讲比赛,规范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开展护理技能竞赛;“5·12护士节”在门诊大厅开展慢性病义诊护理志愿服务活动,并举办“水润生活装”专题讲座等关爱护士活动。协同保健科举办为本院育龄妇女职工准备的生殖健康知识讲座,普及二胎高危孕产妇的管理、生产时的导乐开展及与助产医护人员的配合等相关知识,为怀孕女职工购置孕妇工作服、开展心理舒缓讲座等。四是扩大护理学术影响力,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多位护理专家受中华护理学会、省护理学会邀请担任会议主持或授课;护理专家受基层医院邀请外出授课31余人次;承担泉州地区二级医院、基层医院护理质量评价;开展心电图定位应用于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并采用心电定位技术,实时准确监控导管尖端位置,将该技术推广应用于早产儿。五是教学科研不断发展,举办5个继续教育学习班;评审2016届本科护士生论文共18篇,其中,郑剑煌、肖娓珠指导的2篇论文获得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优秀毕业论文,以上两位老师也获得“优秀论文指导老师”称号;赖希妮指导的1篇论文获得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届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优秀毕业论文;举办了2016—2017学年护理临床带教教师培训班;学术大会发言5人,科研课题2项,专利1个,发表论文55篇,CSCD源论文9篇。
2017年,护理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一是启用移动护理PDA系统及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对照各项质量考核标准遵循PDCA循环模式,改革质量督查方式,实行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实现护理质量网络管理,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委员会制度和职责,继续推行不良事件无惩罚上报制度,成立血栓预防护理小组,开展血栓预防管理。二是大力发展护理专科,筹建疼痛护理专科门诊、糖尿病护理、助产士门诊。静疗门诊、伤口造口门诊常规开诊;中医辨证施护小组响应国家医改政策,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作用;急诊科团队、妇产科团队积极投身延伸服务,多次开展急救知识公益培训、母婴保健等健康咨询义诊活动;继续对应急能力进行系列培训,强化护士的抢救知识和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确保护士具有熟练地应用急救知识和技术的能力,遇到紧急状况时,能冷静沉着地处理各种临床情景,提升医院危重患者的救治效率。三是对护工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收费、统一着装和统一标识。四是加强健康教育,制作健康教育手册各类分册,自拍科室专科护理视频,每季度组织健康教育小组督查一次。五是加强教学与科研管理,学术大会发言9人、专利3项,科研课题2项;全院护士共发表论文59篇,其中CSCD源论文8篇;全院护理人员受邀外出在各级各类学术会议或培训班授课;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省级继续教育1项、市级继续教育4项。
2018年,护理部一是根据院部部署,协助开展核心楼病区护理筹备工作,多次召开核心楼护理筹备推进会,讲解搬迁动态,积极配合行政管理中心、基建处、设备处、总务处、信息中心等部门,确认临床科室需求,进行物资筹备,包括总务、设备、信息等以及标识标牌的确认。二是聚焦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持续开展“引领、奉献、为健康——护士的责任”主题系列活动,护理延伸服务团队走进社区宣讲《老年人如何预防跌倒》《高血压的家庭康复》等主题讲座暨护理义诊;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向基层延伸,举办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论坛、促进自然分娩及阴道助产技术研讨班,近40家医联体及对口帮扶成员单位的护理同仁参会,选派多名护理骨干到基层医院授课;承担泉州市纪委监察局办案中心医疗保障工作,选派护理人员配合医生轮值办案中心。三是继续加强专科培训,开展护理知识竞赛活动,举办第二届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演讲比赛。全院护士应急能力培训共两个项目,即《呼吸衰竭的急救及护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护理》。四是推进移动护理PDA系统及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在东海院区和鲤城院区6个病区试运行移动护理系统。五是制订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和护理质控计划、护理质量管理目标等,修订护理核心制度20项。六是评审本科护生论文共18篇,其中郑剑煌指导的1篇论文获得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优秀毕业论文,赵梅晶指导的1篇论文获得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全院护士共发表论文83篇,其中CSCD源论文8篇。
2019年,护理部一是协助各职能部门开展核心楼病区搬迁工作,启动明南楼修缮工作,召开护理搬迁推进会部署搬迁事项,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需求完善核心病房大楼和明南楼的环境设置和流程,顺利完成核心楼启用以及明南楼修缮工程。二是加强护理团队建设,夯实护理知识,举行护士临床技能竞赛、《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演讲比赛等;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休克》项目,应急能力巡查临床抽考合格率100%。三是启动“患者安全月”系列活动。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年版)》《护理核心制度》,并进行全员考核,举办“一站到底”知识竞赛;积极配合医院申报VTE防治能力建设项目的工作。四是组织护士长对全院临床科室、重点部门及门诊医技科室进行病房管理综合考核、护理敏感指标、重点环节等全面督查;关注国家护理质量数据监测动态,定时上报医院敏感指标数据;共举办护理相关学习班13场,包括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3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4项、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个;新增实用新型专利7项;全年发表护理论文90篇,其中CSCD源论文3篇,倪倾凤发表首篇SCI论文;评审本科护生论文共21篇,其中陈绵绵指导的1篇论文获得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优秀毕业论文;申请专利8项、科研课题9项;举办首届泉州市《2019年护理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学习班》。
2020年,护理部一是在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时,响应国家号召,前后共选派两批共76名精锐医护骨干,含护理人员50人,占65.79%,加入福建首批及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在院党委领导下,护理部和各职能处室在大后方全力做好驰援武汉护理人员后勤保障工作。援鄂医疗队在做好科学防护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协作救治模式,全力救治患者。福建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58天抗疫中共管理患者257人,其中危重型患者73人,累计治愈出院165人;福建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41天抗疫中累计管理患者134人,其中危重症36人,治愈出院96人,外援重症护理团队护理患者298人。护理团队采用科学设岗,强化培训,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用专业的照护和有温度的陪伴同心协力完成了支援武汉的抗疫任务,实现了住院患者“零死亡”、出院患者“零回头”、安全管理“零事故”、医护人员“零感染”,得到金银潭医院患者及医护同仁的肯定。二是及时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圆满完成欣佳酒店楼体坍塌伤员救治工作。3月7日,作为新冠肺炎集中医学观察点欣佳酒店突发楼体坍塌,鲤城院区共接诊未满隔离期伤员13人。护理团队应急反应及时高效,当即启动护理人员紧急调配机制,抽调鲤城第三队护理应急人员6人、急诊科护理团队24人赶赴医院救治现场,在做好个人充分防护的同时有序完成了预检分诊、采集标本、核酸检测及应急救治诊疗护理;发挥专科护理小组,如伤口造口、预防VTE、心理志愿者等小组的专科照护能力,做到“一人一策一护理”,充分展现专科护理小组的专业素养;救治的13名伤员最终均好转或康复出院,得到福建省、泉州市卫建委及社会各界多方肯定。三是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推进复工复产。配合医院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冠肺炎救治工作,把各项防治措施进一步落细落实落严落到位,积极推进复工复产,有力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四是加强护士疫情防控能力培训。组建护理疫情后备应急队及核酸采样储备队,通过护士助手APP线上培训结合线下操作培训及考核,夯实疫情防控技能。实行线上理论培训、开展“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应急能力竞赛”。五是积极统筹全院护理人力资源,重点加强特殊岗位的疫情防控工作,包括门诊岗、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核酸采样点等;组建泉州市新冠病毒疫苗突击接种队共30人,承担泉州人民大会堂疫苗接种点接种任务;组建泉州市新冠病毒疫苗后备接种队共30人,以备承接应急疫苗接种任务。六是持续推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开展,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及护理创新项目比赛;调整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七是鼓励护士拓展护理创新思维,提升科研敏感性,借助医院科研平台进行临床护理研究,将研究过程及时总结推广,并转换成科研成果,共发表论文115篇,其中SCI论文3篇,发表CSCD源论文3篇;完成专利11项;科研课题4项;成功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11项。八是发挥护理专科小组特长,提升专科价值,严格按照福建省护理学会相关规定及各专科临床实践相关要求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基地教学质量,努力为护理行业培养优秀的专科护理人才。
2021年上半年,护理部一是开展“5.12”国际护士节暨建院140周年庆系列庆祝活动,包括“悦说新声糖尿病护理演讲”竞赛、“天使才艺大比拼”活动、“5·12护士节”表彰大会、临床慰问等。二是科学调配护理人力资源,每月根据科室数据,如床位使用率、危重患者数、护士孕产病请假人数、离职人数等进行统筹调配;对2020年新入职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及分配;组建东海急诊外科、基本外科、创伤骨科新护理团队。三是创新护理质量管理,修订质量考核标准,并将质量标准讲解拍视频上传护士助手APP供护士学习;对重大护理不良事件召开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分析并持续改进;持续追踪护理创新、持续改进项目;组织2020年院内获奖项目进行论文撰写、修改,并对外投稿。四是制定各专科护理小组活动方案,在原有静脉治疗专科小组;伤口造口专科小组、疼痛护理专科小组、糖尿病专科小组的基础上新增导管护理专科小组、预防VTE专科小组、老年护理专科小组、康复护理专科小组、心肺康复专科小组;根据福建省护理学会的要求,积极落实静脉治疗专科、助产专科、急诊专科、手术室专科基地建设;在原有5S管理小组、优质服务小组基础上新增护理人文关怀小组。五是疫情常态化防控,安排值班护士长进行专项疫情常态化防控检查;联合应急办、医院感染管理处、门诊部每周进行督查,对常见问题进行强调整改;迎接省卫健委等上级部门疫情防控督查;协助完成新的隔离病房、核酸采样点的选址、建设和搬迁工作,投入使用后定时跟进工作开展情况,对存在问题与困难进行解决改进。六是初步确定临床护理单元绩效方案,采用工作量点值法发放,控制总量,以工作量为导向的奖金核算模式。七是安排新冠疫情防控后备应急队进入隔离病房跟班实践。八是积极改善服务,针对病房噪音、一日清单知晓率低、患者办理出院多次往返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改。九是建设老年友善医院,完成适老病房物品配备;建立老年试点病房,包括鲤城全科医学科、鲤城心内一、鲤城呼吸与肾内科、鲤城神内特需、东海神经内科、东海内分泌科、东海心血管内科、东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设老年服务专岗,为老年人提供专项服务;与保健处合作,制作适老健康宣教手册。十是健全护理员管理,规范护工服务内容,完成上半年护工培训计划;开展小组护理模式的科室制度科室对护工培训计划,并督促落实。十一是完成急救护理方向班四本校本教材的编写或改版工作;完成小班制护理科研最后一期培训;全院护士获批7项院内苗圃基金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