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服务
1992年,在原院长郑今奋同志的倡导下,加速器治疗室成立;1993年9月,陈景林同志担任加速器治疗室的负责人,率先在闽南地区使用直线加速器实施肿瘤放射治疗,填补了闽南地区该方面的设备配置空白;1994年,开始应用“后装”—近距离放射治疗妇科肿瘤病人。放疗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闽南地区的肿瘤防治事业做出了贡献。
2003年—2007年6月,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医院肿瘤放疗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2007年7月,陈建武同志以人才引进方式加入放疗科并任行政副主任。医院独立建制放射治疗科,设立放疗病区(第24病区,13张床位,实际开放25张)及放疗专科及专家门诊。形成了由医生组、医学物理及技术人员组、专科护理组为核心的放射肿瘤治疗专业团队。购置了满足放疗临床基本标准的放疗设备,开展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等。
2009年2月,加速器因达报废年限而终止使用。租用180医院放疗科加速器等设备,开展3D-CRT技术。
2014年3月,陈国忠同志任科室临时负责人。年治疗放疗病人350左右人次,科室总收入约200万元。
2014年4月,白志刚同志调入放疗科;9月,医院重新启动放疗科设备采购事项,时任分管设备副院长曾奕明同志主导,设备处、放疗科参与的放射治疗设备采购项目于11月依据福建省政府招标程序,通过国际招标完成放疗设备采购;12月,由分管基建副院长林槙槙同志主导,东海院区管理中心、基建处、总务处、放疗科共同参与了放疗中心相关机房的装修、设备安装、调试、辐射卫生防护、辐射环境安全预评价、项目工程建设及验收。
2015年9月,东海院区放疗中心相关机房建设(包括加速器水冷机房远程设址建设、及手/自动开关—悬吊式加速器室防护门安装、机房墙体加装辐射防护铅砖悬挂等)竣工及主体设备安装完工;10月中旬,在院领导班子统筹领导下,办公室(管理中心)、基建处、设备处、医务部等部门通力协作,顺利完成了“大型设备配置许可”、“诊疗许可项目变更”、“辐射防护卫生与辐射环境安全”竣工验收。开始治疗病人;10月31日,放疗科整体搬迁至东海院区,设置放疗中心及放疗病区(东海第9病区,25张床位,实际开放110张),陆续推广应用3D-CRT,IMRT,IGRT精确放疗技术。
2016年6月,医院任命白志刚、陈国忠、陈景林为科室行政副主任,白志刚同志主持工作,学科建设驶入快车道,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2016年收治各类肿瘤放疗病人500余人次、技术收入约800万元到2020年收治各类肿瘤放疗病人1100余人、技术收入3068万元,科室总收入6000万元,社会影响力快速上升,品牌声誉度大幅提高。2016年末,传统放疗技术全部淘汰;年治疗放疗病人500人次左右,总收入800万元左右,填补了医院精准放疗技术空白,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020年2月,依据院党委的统一部署,设立放疗科管理小组,由白志刚、陈国忠、陈景林、郑建清、谢瑞红组成,肿瘤内科的许天文兼任党支部书记,集体决策放疗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及其他重大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