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院感管理

十、院感管理

1998年5月,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挂靠医务科。成立之初从基础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入手,制订了相关管理制度,委托第三方开展了部分科室的消毒监测工作,让医务人员认识到医院感染的基本常识及其危害的严重性。

2003年9月,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科,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网络,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立院感专职人员,同时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院感质控小组,形成了三级院感防控体系。引进“蓝蜻蜓”信息软件系统,使得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更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加入福建省院感质控中心网络直报,填补了这项空白。院感工作内容主要是病例的回顾性调查和临床的消毒隔离管理及环境卫生学检测、紫外线灯管强度检测、各种消毒剂的浓度检测,并对灭菌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和处置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进行相关监测数据汇总分析,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撰写、编印《院感简报》,反馈给临床各科室以供参考。在泉州市SARS防治工作全面启动期间,积极配合“非典办”抓好门诊第一线测体温工作、发热门诊规范化管理等。2004年,医院感染管理科进一步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做好“非典”的防治工作。按“三甲”医院标准规范各护理单元治疗室、抢救室、重症病房的消毒隔离,严密监测各个环节指标,为迎接“三甲”复评打下良好基础。加速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完善实验室功能,成立院感独立微生物检测实验室。2006年,组织编印了《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指南》作为全院医务员工的工作指引。2007年起,院感科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陆续开展ICU三管监测、Ⅰ类手术切口监测、新生儿监测、多重耐药菌监测、血液透析监测等多项目标性监测,将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由回顾性监测逐步向前瞻性监测转变。参加由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每年组织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工作。2008年,编制了《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口袋本。

2013年,率先创新性采用医院感染分级管理办法,制定并实施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院感染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将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或部门按照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共分为院感高危部门、院感中危部门及院感低危部门三个级别,分别实行不同的院感防控标准,并进行动态管理,使各科室均有适合自己科室特点的标准,不但能使医院的感控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提高了临床科室的依从性及积极性,确立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区域、监测的重点项目及考核的重点部门。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手册》《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等。举办了第一届“手卫生宣传月”活动。2014年组织在ICU开展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预案演练。2015年,消毒供应中心开始实行全院复用医疗器械集中供应管理,启动了复用医疗器械统一回收、统一清洗、灭菌及统一发放等工作流程,加强对外来器械的管理,制定并实施了多项针对外来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流程。2017年,制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奖惩方案》,并定期对全院各科室进行质控考核并对科室进行奖惩,将考核结果列入中层干部考核。2020年,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30余项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制度流程,并根据疫情变化制定不同区域医务人员防护推荐,分阶段、分岗位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参与福建省及泉州市疫情防控督查指导培训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