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度建设

一、制度建设

1973年10月,医务科重新组建,1978年正式复科,主要负责医疗、科研、教学、病案、公共卫生等内容。1995年对历年规章制度、人员工作职责进行整理和充实,编印《医院工作制度、工作人员职责》、《手术分类管理办法》、《病历书写规范》、《处方统一书写规则》和临床各专科《诊疗常规》,使医疗工作有章可循。先后于2005年、2009年、2013年、2017年重修核心制度,并发布一系列配套管理文件。2007年3月,编制《科主任工作指南》,2009年起每年印发《科主任手册》,针对临床、医技不同专业制订了适合本专科发展的医疗质量评价要点及标准等内容。2017年制定《医务部工作指南》,建立专业质控标准,使管理流程化、操作常规化,具有涵盖面广、操作性强的特点。2018年,全面落实国家卫健委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2016年8月,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医疗组长负责制。构建一个全员参与的院科两级责任制管理、三级质控体系(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一个多层次的动态四级医疗质控网络(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质控、院级质控小组定期质控、职能部门定期联合巡检、卫健部门或质量控制中心抽查督导),形成院—科—组—人的层级质控。

每年定期加强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始终把抓好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贯穿于医师培养中过程中,要求合格率100%。“医疗护理知识竞赛”“医护双人心肺复苏(CPR)技能竞赛”“青年医师临床岗位技能竞赛”“病历竞赛”等活动,夯实青年医务人员业务基础,激发拼搏热情。常态化举办各类医疗管理培训,注重普法宣传教育,将法律知识、核心制度、合理用药、三基三严成绩作为年度考核、医师定期考核、职称晋升、竞争上岗的重要依据。2009年,举办首届法律法规与核心制度知识竞赛。2012年,举行首届青年医师、护士岗位技能竞赛活动。2017开始,每年设定年度“患者安全目标”,举行“患者安全月”活动。2018年,举办医疗质量服务系列活动“四大项目”(人文关怀、患者安全、静脉血栓栓塞症、加速康复外科),首次制定并提出了患者安全“十五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