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办医师班
1881年惠世医院的创办人颜大辟院长在建院伊始即开始创办院内医师班,招收首届医学生,是全省教会医院创办西医教育的开端。此后,白瑜纯、来豪杰、满约翰(J.H.Montgomarg)、甘晓理(G.Graham Cumming)、文辅道、锡鸿恩和叶启元等英籍和华人院长在其任内均继续开设多期的惠世医师班,招收培养众多的医学生。惠世医师班学制5年,招收对象是国文基础好且对基督教有好感的青年学生,教学方法既采用现代医学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英文原版及罗马拼音版的教科书、上午跟随老师从事门诊和查房等临床工作,下午进行理论教学和实验(包括人体解剖等);同时也入乡随俗,采用中国式的师徒传承教学方式,毕业后医院发给毕业证书(见图1-1-6-1)。惠世医院、惠世女医院护士长宋马利(英籍)在惠世护士学校创办前也在医院内自行培养了大量的男女护士和有一定专长的护工。同时惠世医院的实验室(检验科)、药房和X光室等医技科室也自行招生培养了不少医技辅助人员。这种在医院内举办医师班包括技士班的教学模式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此后,国内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开始应聘充实到医院里,这种医师班几乎取消,但药剂、检验和放射等医技人员仍时有自行培训。
图1-1-6-1 1947年惠世医院补发的1934届学生林俊德的毕业证书
惠世医院71年间共为医院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名医名护,据不完全统计,惠世医院和惠世女院共招收培养了50多名医生,永春分院共招收培养了30多名医生。惠世医院这些医学生毕业后部分留在医院工作,但多数选择在社会开办诊所或医院,他们除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外,也同样培养医学生,因此,清末民国期间,泉州地区的开业西医师绝大多数都师出惠世医院、惠世女医院及惠世永春分院或其学生开办的诊所。这些惠世学子因为有知识、在学期间接触较多的民主思想,因此毕业后多数成为泉州地区的名医和社会名流,并在泉州同盟会担任要职,为泉州地区的光复发挥重要的作用。最为著名的当属首任院长颜大辟的首届学生黄中流,曾任泉州同盟会副会长;而第二任院长白瑜纯的学生叶启元更是两次担任惠世医院的华人院长,长达8年之久。这些学子牢记师恩,毕业后自已开业都将诊所或医院的名称用老师的名字加以冠名,以表示师承关系,如黄中流的诊所名“辟生医院”,陈浴波的诊所“辟仁堂”,都是用老师颜大辟名字冠名;而何大年、苏德安夫妇的永惠医院的取名则为纪念其分别师出永春医院和惠世女医院。此外,这些学生毕业后取得成绩也反哺母院,如惠世女院毕业生黄慈爱20世纪30至40年代多次向医院捐款,帮助医院建设病房楼和购买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