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建设与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期间建设与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医院在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省卫生计生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院职工凝心聚力、勇立潮头,深化医院内涵建设,打造品牌学科和特色专业,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推动医院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基本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要求。

(一)办院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期间医院总诊疗量从2010年74.22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129.32万人次,同比增长74.23%;急诊量从2010年4.71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6.44万人次,比增36.86%;2015年实际开放床位数1481张,比2010年增加床位631张;住院人数从2010年3.47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5.5万人次,比增58.26%;出院人数从2010年3.46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5.47万人次,比增57.81%;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从2010年10.04天下降到2015年9.64天,同比下降3.98%;医院总收入从2010年50900万元增加到2015年110124万元,比增116.35%;药占比从2010年55.29%下降到2015年40.37%,同比下降14.92%;职工工资、奖金收入同比增长93.9%。“十二五”期间医院购置MR、直线加速器、CT、DSA、SPECT/CT、全数字化乳腺X线机、骨密度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大型仪器设备。

(二)医疗质量稳步提升

医院以公立医院评价、“三改二推一评议”活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三好一满意、大型医院巡查、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等活动为推手,扎实推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善,确保医疗安全。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医务人员管理考核、重视人文关怀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强化“三基三严”培训,举行“医疗护理知识竞赛”“医护双人CPR技能竞赛”“青年医师技能竞赛和病历竞赛”等活动,夯实业务基础。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十二五”期间从40个临床路径病种扩大至106种,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疾病诊治计划,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应用电子病历书写和电子医嘱,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和监督考核措施,运用电子病历实现每日、每周和每月病历质控。落实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2012年11月卫生部在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督导检查中,医院取得优异成绩,在总分300分的考评中,医院取得了255分,高居全省第一名、全国第五名。举办了多期抗菌药物管理培训班,将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吸引省内兄弟医院前来学习。强化医患沟通,开辟医患沟通室,积极预防与处置医疗纠纷,加强医患纠纷“五位一体”机制建设工作,保障医疗安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指导医患沟通的技巧,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研讨班”。“十二五”期间医院感染例次率4.11%,开展手术切口监测、ICU三管监测、新生儿监测及多重耐药菌监测,连续4年获国家、福建省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先进单位。医院还通过省级“爱婴医院”复核。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认证准备工作。

(三)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深化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打响优质护理品牌,病人满意度节节攀升。2012年9月起,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覆盖率达100%,并覆盖门(急)诊、手术室及体检中心,免疫血液内科被省卫生厅确定为全省第一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医院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完善护理相关制度、护理操作规程、休假制度、护士长夜查房制度等;加强对护理质控的检查,针对护理安全管理、病房管理、分级护理、院感防控、医嘱正确执行及重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专项督查,逐步推进护士分层管理,多次邀请护理专家来院讲座,组织护理技能操作培训和心肺复苏技能竞赛,组织优质护理病区护士长、护士进行经验交流,有力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2013年医院分七期派出所有护士长以上的护理管理骨干到台湾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借鉴台湾省先进护理管理理念,推进优质护理工作开展。选派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质控委员会成员等到浙江大学附属一院、邵逸夫医院等进修学习。举办2期共6场次护士长管理培训班,提高护士长执行力。建立和完善临床专科护理骨干的培养体系,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专病”及“专门技能”团队为突破,推动专科护理建设水平,目前已成立静脉输液专业小组、伤口造口专业小组,是泉州市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41人取得专科护士证,急诊科已顺利通过卫生厅首批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评审。积极探索品管圈,开展品管圈评比活动。设立“内训师”岗位,建立护理优质服务培训体系,编写24个服务剧本,其中8个拍摄成教学视频。积极推行5S管理,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素养,显著改善了办公环境。同时将优质护理服务向下辐射品牌影响力,接受晋江安海医院、泉州市儿童医院、光泽县医院等护理主管短期研修,接收下级医院护理人员中、长期进修培训。此外,医院鼓励护理科研创新,“十二五”期间获得护理科研立项45项,发表CSCD源护理论文22篇,举办了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23期。

(四)学科建设成绩喜人

“十二五”期间医院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速度发展,努力培植医院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创出品牌,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2011年医院提出“一年开好局、三年见成效、五年实现跨越发展”的学科发展战略及“发展特色、保障重点、带动整体”的学科发展思路,确定风湿病与自身免疫病学、呼吸内科、影像介入科、心血管内科、低视力康复、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腔镜学科、生殖医学科等学科作为医院新一周期的重点培养学科,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医院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二院特色的学科体系。介入呼吸病学、眼视光学与低视力康复、产前超声与介入性超声、皮肤医学美容、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与治疗、骨科生物力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呼吸科、超声医学科、泌尿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眼科、胃肠外科、甲乳外科、妇产科、肝胆外科、骨科、变态反应科、免疫风湿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肿瘤放疗科、肿瘤介入技术、静疗技术、脑卒中筛查等达到省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医院与美国Salus大学合作成立国际联合低视力康复教育中心,医院被授予国家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卫生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项目协作单位、卫生部和中国残联认定的低视力康复工程试点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博士后工作站、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级皮肤医疗美容示范基地、全国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中国肺癌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医院是福建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挂靠单位、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低视力康复指导组挂靠单位、福建医科大学肝胆胰疾病数字化技术临床应用中心挂靠单位。医院在国家级呼吸内镜培训基地评审中成绩高居全国第三名。

(五)人才培养卓有成效

目前医院拥有博士36人,硕士335人,中青年医师获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已超过70%。大专以上护理人员占全院护士93%。“十二五”期间选派20多名中青年骨干赴英、美、德、日及香港等地研修,派出100多名医务人员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派出80多名护理业务骨干外出培训。曾奕明教授当选中国抗癌协会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入选泉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高锦团教授当选福建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连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常务委员,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度全国优秀医院院长”称号;林玲教授享受2012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当选为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入选福建省首批优秀人才;吕国荣教授当选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第一届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介入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毅中教授、李新丰教授荣获泉州市“优秀健康卫士”称号;眼科胡建民博士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当选为国际低视力研究与康复学会执行委员;吴文华教授被评为泉州市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王振华博士入选首届“泉州市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吕国荣教授和高莹莹副教授确认为泉州市第五批优秀人才;崔闽鲁主任医师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六)教研工作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共有358项课题获得各项资助,其中国家级课题资助9项,省部级科研资助课题44项,地厅级科研资助课题324项。医院还设立苗圃暨科研骨干基金,112个科研项目获得医院资助。医院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20项。发表论文636篇,其中SCI源159篇,CSCD源345篇。举办继续教育项目171项,其中国家级25项,省级73项,市级73项。医院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租用泉州市进修学校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投入160多万元进行装修改造和购置教学模型,学院教学区面积1760平方米,设有多媒体教室2间,技能室6间,多媒体会议室1间。完善教学管理机构,成立临床教学办,调整教研室成员,教研室成员增到426人。“十二五”期间招收全国统招博士生11名,硕士研究生237名。叶励超荣获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2012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荣获二等奖,并代表福建省在全国高等医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三等奖,何韶铮获2014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陈俊毅荣获2015年临床教师组一等奖。10项课题获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省级立项和福建医科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8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通过省级验收,15个专业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共招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238人。

(七)服务流程不断优化

医院进一步腾空鲤城院区非医疗用房,优化整合医疗用房,装修病房诊室,实际开放床位已是极限,达1153张,日均住院病人1450人。同时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改造服务流程,实施专家门诊、影像检查、门诊取药排队叫号系统,简化门诊挂号流程,启用病人自助服务系统,引进自助胶片及报告打印终端,在主要楼层布设自助缴费结算服务终端,再造出院患者带药流程;实施PACS系统、电子病历、电子申请单、预约服务等系列信息化项目,优化服务流程,在全院推行院内就诊卡在采血处、检验科、相关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工作站直接扣费进行检查和治疗,减少患者来回折返。进一步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开通医院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掌上医院手机APP,为患者提供多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影像检查科室开展门诊住院患者全预约服务,住院患者的医技项目检查实行无纸化预约,同时进一步缩短医技检查项目的预约时间。“十二五”期间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1360多万元,完成了鲤城、东海两个院区的异地容灾体系,完成全院PACS系统、LIS系统及HIS系统与电子病历系统的双向接口,完成心电信息系统建设、病理信息系统、超声信息系统等与PACS系统的整合,完成全省社保卡一卡通技术改造,实施传染病及院感报告系统、远程会诊系统,优化HIS系统功能等。

(八)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推进

2012年、2013年医院先后与石狮市政府、晋江市政府签约共建石狮市医院、晋江市医院,成为医院非行政隶属分院。2014年12月12日医院融入泉州市公立医院改革,实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零差价率销售,实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医院积极探索与基层县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工作模式,与石狮市医院、晋江市医院、泉州东南医院、南安海都医院、晋江安海医院、安溪县医院、南安南侨医院、华侨大学医院、晋江英墩医院、鲤城区兴贤医院等建立协作或双向转诊关系,与5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包干负责、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机制。此外,还完成省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对口支援大田县医院、将乐县医院、光泽县医院、顺昌县医院,完成三级巡回医疗任务和“百医进百村”医疗任务,选派4人帮扶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选派2人帮扶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选派1名博士参加福建省第15批博士服务团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师医院开展支援工作。

(九)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

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医护员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文明创建工作持续推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各方面均得到持续改进和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呈现新面貌。统一战线、群团工作、离退休工作取得新成绩。

(十)行风建设扎实有力

医院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强化监督,狠刹医务人员私收费、收受回扣、“红包”等不正之风,成立由院领导带队,职能科长组成的专项治理督查工作组,每周不定时下科室督导检查,发现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医院制作大幅医德医风宣传栏,悬挂、张贴锦旗、牌匾、表扬信,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激励广大医务员工学先进,争当先进,营造良好氛围;2012年4月份开始,结合开展“三改二推一评议”活动,医院开展“服务态度”专项调查,通过在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时发放无记名问卷及门诊病人随机问卷形式,分别对临床科室和门诊医技科室进行满意度评价,调查结果与科室奖金收入挂钩,奖优罚劣,激励约束了医护员工规范诊疗行为。2011年在省卫生厅开展省属医院问卷调查中,医院以82.6分居总体评价第二位。2014年11月开展违纪收受“红包”专项治理工作,根据泉州市卫计委的统一部署,实施出院病人全回访制度,分三批对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全面回访。全面推行医患双向签订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规范投诉管理工作,修订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建立投诉管理档案,推行零投诉奖励制度,开展“双十排名”和拒收礼金礼品登记工作。

(十一)东海院区建设进展有序

由于代建单位破产等原因,2012年11月,泉州市政府决定东海院区项目代建提升到由市政府直接代建,并成立工程建设联合协调小组,加大了对各参建施工单位的管理力度,理清了建设机制问题,工程进度也得到了明显推进。2015年1月1日东海院区门诊、急诊、医技科室开放营业,3月6日开放住院部273张床位,包括1个妇科病区、2个内科病区、3个外科病区等。二期核心病房楼地下室已完工,选取了招标代理单位,完成二期核心病房楼手术室净化、供应室新风系统、ICU正负压病房工程国际招标工作。按市政府意见,完成与二十多部建筑新规存在冲突的施工图纸的优化设计,完成地下室加固工程。

(十二)社会各界多方支持

香港企业家洪祖杭先生捐资800万元、香港企业家郭卿芳先生捐资300万元、菲律宾爱国华侨张庭瑞先生捐资500万元港币、福建力达集团捐赠500万元、福建德润企业集团捐赠200万元、福建匹克集团捐赠救护车一部价值90万元。

“十二五”期间医院先后被授予全省无偿献血先进单位、泉州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单位、“爱在泉州、慈善一日捐”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卫生应急工作表扬单位、泉州市文明单位、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先进单位、省直机关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单位等荣誉。